有人可能認為發現其基礎,將其列舉出來就可以了。
但是基礎不是以某個可預知的形式出現的,它不可能按照一個特定的結構被一一地列舉而不失去它的原型。
對基礎進行分解可能會發現,被分解的基礎還是有其存在的基礎的。被分解的基礎之間的關係是網狀的,非單一的,人類的智慧很難發現這些被自己分解的基礎之間的完全的關係。如果試圖去徹底地一一列舉,最後可能迷失在自己建立的迷宮中。
過去,對於這種未知的可能超出人類能理解的複雜程度的結構、變化、聯絡、系統等的認識和解釋可能是某種妥協、先驗或者兩者兼有的假設、再進行某種檢驗的結果。
例如:尼采的“內世界”的概念。
【引用】尼采說心是世界的一部分,心從且僅從內部看和反映世界。心在看世界的時侯,同時也在看自己。心在看自己的時候,發現它自己在看世界,心看到它自己在看它自己在看整個世界,如此不已。心在反映世界的時候,也反映它自己,它反映它自己的反映。它不斷反映自己的反映。產生一系列的連續的一環套一環的自我反映。這個過程就像一個反饋的圈。心部分指向世界,部分指向自我意識的自我展示。這種自我反映套自我反映的系列被尼采稱為“內世界”(the inner world)。
再例如:維特根斯坦地“命題鏈” 的概念。
【引用】維特根斯坦所說的“命題鏈”,在《論確定性》中,“我們所提出的問題和我們的疑問都依靠一個事實:有些命題是不能被懷疑的,這可以說是我們在其上兜圈子的一個鏈。
【引用】斯托爾說“維特根斯坦在《論確定性》中的主題是:真正牢固不移的東西並不服從正當性論證、證明、提出論據或疑問,它既不真也不假。
仔細看看這些概念後會發現,它們都是有其來源的,例如對世界的認識,對真實的認識,古印度也有這麼個解釋。
我們的世界是被一隻烏龜(或大象)馱在背上的,這隻烏龜是一隻更大的烏龜馱著的,如此往復以致於無窮。【這個思想太通用了,不能叫引用了】
這些概念怎麼好像都具有某種類似的特性呢?它是由何而來的呢?是什麼影響他們的思維作出這些解釋的呢?
如果去試圖解開自我反映套自我反映的鏈,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概念,中國古老的智慧,陰陽互易。這好像也是對形成和發展的一種解釋吧?
印度為什麼要用烏龜的象徵呢?這好像與讀者的知識基礎有關。讀者如何理解自己知識基礎上支撐不起來的概念呢?是像孔子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呢?還是索性讓讀者自己自由地去發展概念呢?如果陷入這兩者是不是一種極化呢?
試圖不能說是無用功,但是在試圖中瞭解可能的種種極化,中立地看待,可能少損傷一點自己或者其他什麼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吧?
本文引文太多,聯絡和推匯出自己的思想原創的太少。
2007…7 …1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讀 ON MARX馬~克思的隨感
讀 ON MARX*的隨感
注:
這裡新浪原創釋出文章的標題中居然禁止“*”?這裡以“馬~克思”代替,現在為被禁止的致哀幾分鐘!
《*》溫迪·林恩·李著(On Marx wrote by wendy lynne lee)是中華書局出版的一本132頁小冊子,屬於世界思想家譯叢中的一本。我讀過該系列的《叔本華》,在其尾註上發現了這套叢書中有《*》?!*主義哲學好像中國當代學生都讀過、考過吧?但是我們真正瞭解他的思想嗎?我不知道。有這個機會、換個角度、看看西方如何看待*這位辯證唯物和辯證歷史觀點的哲學家,從中我來發展對他的思想的認識。該書價格不貴、僅8元、現在這點錢在上海找找,勉強能吃上一頓盒飯。上當當查了一下,缺貨;向新華書店預定後發現全上海這本書都缺貨;我又不想去圖書館去翻;網上再搜了搜,最後在一家舊書店聯盟網站上發現了!從訂貨、匯款、確認到收到郵包大約花了1周左右時間,價格是5元+3元掛號費+匯款費,還是很方便的。
剛看了13頁,發現了我之前對其的一些誤解、可能同時產生了更多的誤解!為理清思緒寫下本文。2007…6…22
認為各種哲學思想是相互矛盾的,這不僅僅可能是這些哲學思想本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