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餘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得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點選(345) | 評論(4)
呂不韋①:找弓這事兒有趣,在下最近正在著手編輯《呂氏春秋》,就把這個故事收進去了。誰還有什麼有趣的事,歡迎給我報料,來信請寄:“秦國,呂不韋收。”
孔丘:“萬物平等”這種超脫的話誰都會講,但是試問誰又能真正做到?既然做不到,多說又有何用?還不如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提倡些有用的東西。比方說,現在天下大亂,楚王的說法顯然是在區別對待楚國人和外國人,而我提倡的人人平等,有利於天下團結,而且從諸侯到老百姓也都容易理解。
荀子②:不同意樓上的!你說的“人得之,人失之”也和楚王是一個檔次,都是花言巧語罷了,只不過楚王要取悅的僅僅是楚國國民,而你要取悅的則是天下人。很顯然,李老的思想要比你們倆更高一籌。
蓮池大師③:楚王的胸懷像滄海一樣博大,而孔子的度量竟像天地一般寬廣。但是孔子的話還沒說徹底,原因就在於,他還沒有完全把弓忘記。其實楚王丟了弓,和沒丟弓都是一樣的,應該忘弓忘情。
(楚王固滄海之胸襟,而仲尼實乾坤之度量也。雖然,仲尼姑就楚王言之,而未盡其所欲言也,何也。尚不能忘情於弓也。進之則王失弓。王猶故也。無失也。假令王復得弓。王猶故也。無得也。雖然,猶未也,尚不能忘情於我也。)
。。
楚王遺弓(2)
①呂不韋(約前292―約前235),戰國末期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城西南)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行政管理思想家。
②荀子(前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