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繁地穿越此運河往返於歐亞。很快,這條運河就引起了英國政府的特別重視。因為此運河大大縮短了與其印度殖民地的距離,將印度與英國本土更緊密地聯絡了起來而,這對於英國政府加強對印度的貿易和控制將起著重要作用,而且19世紀末的大英帝國不會坐視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被他人控制,使其成為別人制衡自己的重要武器。1875年,當聽說埃及赫迪夫(埃及統治者的稱號)無力清償債務,要出賣自己在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44%的股份時,英國人認為自己插手蘇伊士運河的時機到了,於是他們果斷地從埃及政府手裡買下了其全部股份。這樣一來,蘇伊士運河開始被英法所控制。

1882年,英國派兵侵佔埃及,將其變成自己的殖民地,並在運河區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基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民族主義開始興起,反對殖民統治的運動此起彼伏。1952年,埃及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了埃及共和國。埃及共和國成立後,英國在埃及的殖民統治宣告瓦解。1956年,作為自由軍官組織的一員,納賽爾當選為埃及總統。他一上任,就在當年7月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

二戰後,蘇伊士運河成為歐洲石油運輸的一個重要關口——他們的石油2/3透過蘇伊士運河運輸,同時,蘇伊士運河2/3的運載量運輸的都是石油。石油的戰略意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已經顯露出來,而戰後,石油成為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基礎,是他們最大的經濟產業,他們當然要確保自己的石油運輸線,不能任由自己的咽喉讓別人捏住。英國首相艾登在會見前蘇聯領導人布林加寧和赫魯曉夫時就說:“對事關石油問題的蘇伊士運河一事,我必須絕對的坦率,我們會為石油而戰鬥……我們沒有石油就活不下去,我們不想被人掐死。”因而,英法兩國決定聯合以色列,對埃及採取軍事行動,奪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而以色列也願意充當這次戰爭的急先鋒。因為納賽爾立志成為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徒的領袖,他把以色列視為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釘,處處對以色列採取敵對行動。比如禁止以色列的船隻透過亞喀巴灣的蒂朗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因而,以色列認為,要在阿拉伯世界的包圍中謀求生存,就必須變被動為主動,向對自己採取敵意的埃及採取軍事打擊,控制加沙和西奈半島等更多的戰略要地。1956年10月24日,英法高階外交和軍事官員與以色列的高階代表團在巴黎郊外的塞夫勒進行了秘密會晤。三方約定,由以色列派出軍隊攻佔西奈半島,而英法則以保護運河為由出兵佔領蘇伊士運河,這就是所謂的塞夫勒協議。面對緊張的國際形勢,埃及也做好了戰爭準備——10月23日,他們與敘利亞成立了在其控制下的聯合軍事指揮部,一旦戰爭爆發,則由埃及指揮敘利亞的部隊。第二天,約旦也加入了這個聯合軍事指揮部。

2。 黑黃金的瘋狂——中東戰爭背後的資源掠奪(2)

10月29日,以色列發動了對西奈半島的進攻,同時,英法對外發表最後通牒,要求埃及將運河交給他們。10月30日,英國出動飛機轟炸了埃及的飛機場,埃及軍隊則匆匆撤出西奈半島。由於事先協調不力,英法軍隊未能及時趕到運河區,而納賽爾則搶先組織人員將裝載有大量石頭、水泥的船隻沉入蘇伊士運河,成功地將河道堵塞,有效的阻止了英法戰艦的逼近。同時,納賽爾還命令埃及工程師們破壞了從伊拉克通往地中海的輸油管道。此外,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也實行了對英法的石油禁運,致使西歐3/4的石油輸入因此而中斷。本來指望美國能填補因阿拉伯世界的封鎖而造成的石油缺口,但此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正忙於總統競選,而且他對英法未經與美國商量就擅自出兵感到不快,他說:“誰發動了這場戰爭,就由誰自己去解決面臨的石油問題,他們真是在自討苦吃。”

西歐社會對石油依賴非常嚴重,他們很快就陷入到石油短缺帶來的麻煩中,開始採取限制石油銷售額、對石油徵稅、禁止私車在週末出行、將發電廠的燃料改為煤等措施控制石油的消耗。由於石油的短缺對西歐的經濟社會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所以他們很快就難以支撐下去了。11月底,英法向國際社會保證從蘇伊士運河撤軍,此時艾森豪威爾才促成中東緊急狀態委員會採取行動撤銷對西歐的石油封鎖。同時,聯合國緊急部隊部署在以埃邊境,致使以色列被迫從西奈半島全面撤軍。從此,蘇伊士運河完全被埃及控制。

石油禁運幫助阿拉伯世界狠狠打擊了英法等歐洲帝國主義國家,這使他們看到了石油武器的威力。因而當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