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揮辛糲隆O勻唬�饈溝玫戮�指詞�蛻��吶�υ庥齙窖現乩�選V鋇�1943年初,那裡的石油日產量也不過80桶。而這時,德軍已經遠離本土數千英里,燃料供應成了他們的噩夢。由於沒有足夠的燃料,德軍的機械化部隊成了一堆破銅爛鐵,戰鬥力被大大削弱,加上嚴寒的天氣和蘇軍的頑強抵抗,德軍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1。 石油驅動下的戰爭機器(2)
而在北非戰場上,一開始,按照全機動化原則組建起來的德軍雖然在隆美爾的指揮下縱橫馳騁,所向披靡,但盟軍很快就以馬耳他島為據點切斷了其漫長的軍需供應線。這使得缺乏燃油供應的德軍立馬陷入到了被動挨打的境地,進而使得北非戰場的形勢開始發生轉折。隆美爾戰死之後,在其留下來的作戰總結中這樣寫道:“軍需官們在第一聲槍響之前就已進入戰爭狀態,並且決定了戰爭的勝敗。”在機械化戰爭背景下,作為燃料的石油成為驅動戰爭機器的動力之源,這也使得燃料運輸和石油生產成為雙方爭奪的關鍵。可以說,誰掐住了對方的石油生產和供應,誰就能致對方於死地。對於德國如此,對於日本同樣如此。
島國日本原料匱乏,30年代末,其石油供應的80%來自美國,10%來自荷屬東印度。日本人知道,隨著戰事的擴充套件,美日之戰不可避免,美國遲早會掐斷自己的石油供應,因而他們決定佔領荷屬東印度,以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
1941年7月,日本開始入侵中南半島,美國和荷蘭立即宣佈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在實施佔領東印度油田的軍事行動之前,為避免來自東部的美國海軍的阻擊,日本人決定偷襲美國設在珍珠港的海軍基地,使其在太平洋上失去與日本海軍抗衡的能力。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的飛機從航母上起飛,然後對像往常一樣平靜的珍珠港發動了潮水般的進攻。很快,大量停靠在珍珠港的美軍艦艇被擊沉。這次偷襲,日本人得以在極小的代價下重創美國海軍,但美國海軍並沒有完全被摧毀——有幾艘出港的航母得以倖存下來。
在偷襲珍珠港之後,日本人緊接著就發動了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進攻。他們很快就佔領了蘇門答臘和婆羅洲等島嶼,而荷蘭人在撤退時也摧毀了自己的油田和裝置。1940年時,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石油產量為6500多萬桶,日本人佔領這裡後,他們立即恢復這裡的石油生產能力,到1943年時這裡的石油產能回升到接近5000萬桶。日美開戰後,美國的一大戰略目標就是切斷日本的海上石油運輸線。因而,美國派出大量潛艇埋伏在從東印度群島到日本的海上石油運輸線附近,一旦發現日本人的油輪,就對其展開進攻。美國人的這一策略有效的打擊了日本人的石油供給——到1944年時,日本的石油輸入量不到1943年的一半,使其大量的作戰艦船和飛機不能啟動並參與作戰,大大限制了日本的軍事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高度的機械化成為作戰部隊的一大特點,這一方面使軍事力量得以空前提高,另一方面也使石油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如果沒有作為燃料的石油,那麼所有的飛機、坦克、汽車、艦船都將成為一堆廢鐵。因而,對於石油的爭奪成為了這次戰爭的中心之一。而德日在石油爭奪中處於下風,這對其軍事力量構成了嚴重的制約,成為其失敗的重要原因。
2。 黑黃金的瘋狂——中東戰爭背後的資源掠奪(1)
中東戰爭的焦點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矛盾。由於中東地區位於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交接地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產油區,使得中東問題因而複雜起來,各種政治勢力開始插手中東的矛盾,企圖從中獲得漁利。
1956年10月,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這次戰爭雖說起因於以色列入侵西奈半島,但很顯然以色列的這次軍事行動得到了英法的支援,而他們的目標就是阻止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管理權。
蘇伊士運河位於西奈半島,它的開通把紅海和地中海連線起來,因而大大減少了歐洲、北非與亞洲的海上里程,具有重要的經濟和軍事價值。開通蘇伊士運河的設想很早就被人提出來了,但沒人知道這樣做是否具有可行性,也不知道會耗費多大的代價,因而沒人敢去付諸實踐。直到1859年4月,一個名叫徳·雷賽布的法國人籌資創辦了“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並從當時的埃及政府手中取得了特許權來開鑿這條運河。
歷時十年之後,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並且一開通就顯示出了其巨大的價值——大量的歐洲輪船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