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經去世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臨終過程的一些事,告訴你瞭解這些對你會有好處的,為什麼會有好處呢,他沒有明說,聰明的你會不會意識到他說的好處是什麼意思?哪位同學明白了請大聲說出來。下邊一時鴉雀無聲,陷入沉默。吳為將了一軍道,聽說你們這裡有許多狀元,未來的棟樑之才,怎麼樣,能不能回答這樣的問題?
阿輝站起來答道,我爸爸就給我講過這樣的話,他對我講我爺爺奶奶臨終過程的事情,我猜將來我面對我的父母進入臨終過程時,我就有準備了。
吳為道,果然聰明。我還要繼續問你,臨終過程是什麼狀態?
阿輝回答道,我爸爸說,看到爺爺奶奶倒氣了,就不要再去進行搶救,不要去幹擾他,讓他自然完成這個過程。
吳為叫道,太好了,請你坐下吧。阿輝回答的非常精彩,其實,他父親就是在對他進行死亡教育,不過,這樣的死亡教育又進了一步,深入到具體的死亡過程。而且,他父親這樣做是更好的體現了人性化,我們可以想象,當人進入臨終狀態中。是比睡覺更深更強的感覺。在不斷走向深處直到生命終結,進入那個過程就很難再發生逆轉好轉了。這時就不要再去採取什麼搶救措施,如果去搶救等於打斷他那個過程,打斷了他還要重新進入那個過程,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人睡到正深處你突然把他喚醒了,他是什麼滋味?過去我也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現在是現學現賣,是不是合適,供大家參考,不過,阿輝父親的做法。我很欣賞,讓臨終者自然完成那個過程,非常人道。會場上又意想不到地響起熱烈的掌聲。
吳為笑道,看起來。同學們支援我這個主張啊,光支援不行,還很不夠,還要身體力行才對,那才是死亡教育的最好效果,那就是明白麵對臨終者應該怎麼做。阿輝能自己去癌患樂園,這裡面就凝聚體現了人文關懷,是臨終關懷的重要體現。我在網上看到一段影片,車禍現場,旁邊有車禍慘象,有一對年輕的情侶騎著摩托剛好路過現場,居然停車當做景色取景拍照,把遇難者遺體也收進畫面,這就不屬於我剛才所說的膽氣問題了,是缺乏道德的表現,把車禍現場怎麼能當做藝術景觀去欣賞,是對死難者缺乏起碼的同情和尊重,遊戲人生遊戲得太過分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死亡是自然現象,也是人文現象。親人去世了會悲痛難過,看到不認識的人遇到不幸也應該感到同情。我們注意到,在稱謂上直呼死亡也是容易引起人們傷感的反應,成為語言上的禁忌,漸漸演化出各種對死亡的轉換詞語。死亡的叫法如此多樣,也就在原本的自然、人文現象的基礎上附加了更加豐富的文化意義,突出表現在對死亡的稱謂上。死亡是所有兇禍詞語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個詞彙,最能夠引起復雜情感反應的詞彙,死亡所涉及的詞彙之多、涵意之深、用詞之考究、感情之豐富堪為世界之最。在文化的意義上要說明死亡禁忌現象,我們需要象考古專家那樣,把歷史一層層覆蓋在死亡現象上面的塵土剝蝕開來,還其自然、人文的本來面目,一死解千罪,它帶給我們的將是回憶和傷感,而不再是黑暗、兇禍、恐懼的象徵。
吳為略停頓了一下,然後講道,當然了,死亡教育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我要特別感謝何校長給我提供的寶貴機會,促使我進一步思考死亡問題,也感謝阿輝同學,幫助我深化了對死亡教育內涵的理解,豐富了死亡教育的內容,是理解人尊重人的更重要的延續。譁,會場上想起熱烈掌聲。
吳為繼續講道,生命對人來說,具有惟一性,人生只有惟一的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更不會有三次四次無數次。惟一性,自然應該萬分珍惜,極盡熱愛,要加倍小心珍惜,努力地不留遺憾地做事。我們要樹立合乎生命理性的生命觀。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感覺到的生命意義,其特性是實在的、有形的、片斷的,具有明確的時空邊界,是可以度量的,因此也是暫時的。我們對於生命意義的認識、理解、實現通常也是以這些暫時的東西為載體。如果說超越,也只是在較低階水平上實現之後自覺地向較高階水平的努力。這種對生命意義的認識、理解,侷限於暫時性的理解,因此存有程度上的差別,呈現為水平級次的差別。時間會改變一切。感覺會隨時間推移而改變。現實中的高峰體驗,也是暫時的、易逝的、有限的,因而伴隨而來的全部感覺都會消失。如果我們為這樣一種樸素、直白的生命觀所左右,就會陷入一種週期性的獲得與失落的迴圈之中,只有達到對生命純精神性的理解,超越一切暫時性理解的意識,才會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