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部分

的超級精神產品,給人類帶來的體驗、教化、影響也是超級的持久深刻。宗教經典有許許多多教誨,但第一大教誨,就是不能忘記上帝等的教誨,盡心、儘性、盡意去遵循教誨,去盡心、儘性、盡意愛上帝,忘了就要受到懲罰,以此反觀人間,能夠帶給你美好教誨美好感覺的事情,都不能忘。

可是,人的忘性太大,人的心性太容易滑脫,心性易變。本來發心當時感到非常珍惜非常寶貴,隨著時間推移在人的內心中分量逐漸減輕,直到化有為無。一切都成了過眼煙雲,雲飛霧散。人的心性如此,心外的一切、一切的一切。更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人心自然要變。如何在易變的世界把握好自己的心靈。作好自己心靈的守護神,的確是人生頭等大事。心變,也可能往好處變,但更有可能是自我敗壞的開始。

無論心外如何變化,我心對外始終不變,即無論心外一切如何在變,我心對外始終不變;我的行為也許發生某種適應性變化,但我心始終不變。外變心不變。要獨自承受外變產生的壓力,意味著有那種超乎尋常的忍耐和承受,由此獲得心靈的淨化洗刷和提升,忍耐和承受就成了心靈淨化洗刷提升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外變心不變,等於給自己內心安裝上了自我警醒的保護機制;心不變要如同磐石,也可以有效防範內心免受外界傷害。

心不變,以什麼作為變與不變的標準?不能也不宜把外界事物作為變與不變的標準。如果以外界事物為標準,則外界事物易變心易變。比如,本來已經滿足的心,看別人後變得不滿足了。一切都處於易變狀態。聖經裡講的是人對神的心不變。你對我好。我對你也好。你對我不好,我依然對你好。這裡有沒有標準?你行善我對你好,你行惡如果我依然對你好。我的內心就沒有善惡標準了。你行惡行不良事情,要立足於勸止、引導、轉化,這是內心有是非、善惡的表現。無罪有罪,以什麼為標準?時下許多人由於利心太重犯了一種病,叫合理性缺乏症,內心中有一種無罪意識,幹什麼都有理,完全從對自己是否有利的角度看待事物。聖經裡有罪無罪,是以是否聽信上帝教誨作為標準。我們的法律意識淡漠。法律的有效性差,原因是每個人心中缺乏有罪無罪的意識和標準。內心中處於無罪狀態。說明缺乏自我懺悔的動力,自我醒悟的約束力。我們需要有一種深度的覺醒、醒悟。

外變心不變。如果只侷限在我的自我內心世界,只具有個人價值體驗,具有內向性、收斂性。我心不變使人心不變,則具有外向特徵,社會意義、社會價值。外變心不變,是從我個人角度、個人價值體驗上進行解讀。從我心不變再到使人心不變,則產生了大量需要解讀的資訊,由我心不變到如何使人心不變,如何才能使人理解、接受、信服。說服學提出使人接受某種主張,可以採用三種手段:信譽手段、情感手段、邏輯手段。心靈的改變,或讓人從內心接受某種主張,依靠這三種手段也很難見效。心靈的改變,常常靠悟性、靠開啟心智。人間變心的情況太多太多。對人來說,養育過的、教育過的、幫助過的、忠實過的、恩愛過的、服務過的,許許多多,隨著時間推移、歲月流逝,在內心中漸漸淡忘離去。人心易變。有些人,完全以功利為標準,見利忘義、財無心變。心裡有無、變化與否,完全以財利為轉移。失信的普遍,就是心變的證明。我的行事,只要別人找到我,自己有能力辦的必辦;能夠當天辦的絕不拖延到明日。

吳為回思,他過去總覺得欠別人的,倡導總記住別人的好處。有欠心的依據是別人對自己做了有好處的事情。這是一種樸素的報恩心理,基點是受人之恩、得人之好處。外變心不變不能建立在欠心的基礎上。發心不應該發欠心。別人對你做了有好處的事情,你也找機會做了幫助別人的事情,那種負債感也就減輕了甚至化有為無,象做買賣一樣,一手清一手貨,交易完成便兩清了,完成了發心收心。內心對待別人就會發生改變。由欠心向愛心的轉變,是外變心不變的心靈基石。發愛心,超越普通的血緣、情緣,源於世間普遍存在的種種苦難。愛心,基點是能夠給予人的不講代價即給予人。透過施愛分擔受苦人的痛苦、為脫離痛苦的分享脫離痛苦的愉快。要救人於水火必須親身深入水火;要救人於苦難必須親身經歷苦難。人對愛的需要,超過對人間任何其他東西的需要,也是超越年齡、性別、身份、種族、國別的需要,尤其對那些生活在缺乏愛的環境中的人,更是如此。生活在無愛的世界中,要比生活在冰天雪地中更加令人感到寒冷。

發愛心,是人間最強烈的激勵機制。愛,能夠激發出不竭的精神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