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左寶貴部奉軍六營三千五百人,豐升阿部盛字練軍六營一千五百人,馬玉昆部毅軍四營二千人,這十六營皆非淮軍體系。淮軍與雜牌軍相比,理所當然是這支部隊的主力。統帥這三十五營一萬五千多人的一支大軍,面對任何強敵,都可一決雌雄。更何況平壤城依山帶河,城垣綿亙,固若金湯呢?
據羅爾綱《淮軍志》勾勒,平壤實為大同江邊的鐵城雄關。大同江自東北流向西南,正好流過平壤的東門長慶門和東南門大同門,以江為池,天然具有易守難攻的特點。城牆南北綿延十餘里,另四門(北為玄武門,南為朱雀門,西為七星門,西南為靜海門)分別與大道相接。尤其是玄武門,跨城北牡丹臺山而築,由於該山與城牆相連,便自然成為居高臨下的防禦要塞。牡丹臺山外,復有三山環抱,迤邐而西,內屏平壤城,外屏平壤通義州大道。背靠崗嶺,面向大河,對日軍來說,不要說攻城不易,搶渡大同江都是困難的。?輦?輮?訛 史書說葉志超“素庸懦,不足服諸將”,這只是問題的一個側面,致命的是他根本就拿不出合乎軍事科學的、知己知彼的守戰之策。他的拙招是:除遠征途中留駐平壤後方交通線上的六營部隊外,二十九營兵力全部用以嬰城自守。這等於龜縮一團,被動挨打。其具體部署為:
葉志超居城中,排程全域性;
左寶貴部奉軍、豐升阿部盛軍、江自康部“仁”字兩營,防守城北玄武門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