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戰十七日,傷亡慘重,彈盡糧絕,但寸土不失。最後,城破,王銘璋與所部二千人全部殉國。
1938年秋天,武漢會戰。中國海軍面對日方海空優勢,英勇抵抗,擊沉日艦十三艘、擊傷七艘。中山艦在十五架日本飛機的輪番轟炸下用艦炮反擊。艦長薩師俊腿被炸斷,血流如注,仍緊抱船舷指揮戰鬥。全艦官兵26人,堅守戰位,隨艦下沉,全部殉國。
1943年秋天,常德保衛戰,第74軍57師矢志固守,日軍進攻受阻,特敞開包圍圈東南一角為“生路”,暗示中國守軍可以由此安全撤離。這一處“生路”敞開###天,57師無一人從此撤出。他們要與常德共存亡。11月23日,57師有官兵8529人;戰至28日,餘2440人;戰至30日,餘1800人;戰至12月2日,僅餘不足300人,而且被壓縮在中央銀行數百米的陣地上。日軍施放毒氣,守軍高呼:“誓死不當亡國奴!”投入最後拼殺。師長餘萬程向軍部發出最後一份電報:“城破,彈盡,援絕,人無……職率餘部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中國萬歲,第74軍萬歲。”電發,拔槍自殺,為部下奪槍救下。169團團長柴意新強行派一百名士兵,用綁架式,護餘萬程師長夜渡沅江突圍,自率二百士兵,有人甚至手執木棍,向敵人發起反衝鋒,以掩護師長突圍。除隨餘師長突圍數十人生還外,57師八千子弟全部犧牲。
柴意新,四川人,結婚七天上前線,義無反顧,為國捐軀。他是中國百萬軍中惟一一個積軍功而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團長。犧牲後,他又被追認為中將。
1944年夏季的衡陽會戰,方先覺部第10軍所轄第3師及預10師共17600人(戰鬥兵源14000人,約有一個半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