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說摹罷妗比ゲ壞簦�偷輩緩媚鹹乒�鰲�

隔岸相望的趙匡胤,雖然篡了後周帝位,但卻繼承周世宗柴榮的遺志,一直厲兵秣馬,要將南唐滅了。可南唐國主,詩人第一,皇帝第二,不是不知道處境危殆,而是知道了也無所作為。一不積極備戰,二不養精蓄銳,三不奮發圖強,四不全民抵抗,“日與臣下酣飲,愁思悲歌不已,”(《新五代史》),沉湎於酒中、詩中、歌舞中,脂粉氣中。如此這般,詩人啊,你不完蛋,焉有他哉?

李後主之死(2)

孔夫子認為,君子應該“放鄭聲,遠佞人”,李煜恰恰相反,一方面,聲色犬馬,驕奢淫逸,纏綿後宮,荒疏政事;一方面,吟唱酬和,品評詩詞,琴棋書畫,賞鑑推敲,只顧忙自己的,將國事託付給只會坐而論道的文人學士。長江天塹,從來為江南屏障,趙匡胤攻打南唐,便有了在江上架橋的構想。南唐的君臣們,聽到這個傳聞後,不但毫無警懼之意,竟鬨然一噱,看作天大的笑話。“煜初聞朝廷作浮樑,謂其臣張洎,洎對曰:‘載籍以來,長江無為梁之事。’煜曰:‘吾亦以為兒戲耳!’”(《宋史》)

這個一塊兒跟著打哈哈的文人張洎,就是十足的害人精了。後來,城陷,他說他要殉國,大家等著看他如何殺身成仁,一轉眼,他又不打算死了,他說,我要當了烈士,誰為國主寫投降書啊!就是這位投降派,“為江南國主謀,請所在堅壁以老宋師。宋師入其境,國主弗憂也,日於後苑引僧道誦經、講《易》,不恤政事,軍書告急,皆莫得通,師傅城下累月,國主猶不知”。(《續資治通鑑》)

李煜,作為詩人,一流,甚至超一流,作為皇帝,三流都未必夠格。說是庸君,對他客氣,說是昏君,也無不可。他所幹過的殘害忠良,屠殺直臣,寵信小人,依賴奸邪的累累惡跡,不比歷史上別的混蛋皇帝差。

不信,抄下面幾段,以作佐證:

南郡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有威名,中朝忌之,潛使人畫仁肇像,懸之別室。引江南使者觀之,問何人,使者曰:“林仁肇也。”曰:“仁肇將來降,先持此為信。”又指空館曰:“將以此賜仁肇。”國主不知其間,鴆殺仁肇。

“國勢日削,用事者充位無所為,江南內史舍人潘佑憤切,上疏極論時政,歷詆大臣將相,詞甚激訐。”後因牽連,“國主疑佑之狂悖,收佑,佑即自殺。”

時宿將皆前死,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勳者,年尚少,國主委以兵柄,繼勳素貴嬌,初無效死意,但欲國主速降而口不敢發,每與眾雲:“北軍強勁,誰能敵之!”聞兵敗,則喜見顏色,曰:“吾固知其不勝也!”偏裨有摹敢死士欲夜出營邀戰者,繼勳鞭其背而拘之,由是眾情憤怒。是月,國主自出巡城,見宋師立柵城外,旌旗滿野,知為左右所蔽,始驚懼,乃收繼勳付獄,殺之,軍士爭臠割其肉,頃刻都盡。

遣使召神衛軍都虞侯朱全贇以上江兵入援。全贇擁十萬眾屯湖口,諸將請乘江漲速下,全贇曰:“我今前進,敵人必反據我後。戰而捷,可也,不捷,糧道且絕,奈何?”乃以書召南都留守柴克貞使代鎮湖口,克貞以病遷延不行,全贇亦不敢進,國主屢促之,全贇不從。(以上均《續資治通鑑》)

性驕侈,好聲色,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新五代史》)

八年春,王師傅城下,煜猶不知。一日登城,見列柵在外,旌旗遍野,始大懼,知為近習所蔽,遂殺皇甫繼勳。(《宋史》)

江南李主佞佛,度人為僧,不可數計。太祖既下江南,重行沙汰,其數尚多,太宗乃為之禁。(宋?王泳《燕翼詒謀錄》)

江南李氏進貢中國無虛月,十數年間,經費將竭。(《江表志》)

雖然此君為帝,很糟糕,但比之歷代窮兇極惡的獨夫民賊,李煜屬於既無大善,也無大惡的一個。加之大家對他的詩懷有好感,對他的死抱著同情,也就不咎既往。而且,為帝之初,大概還是做了一些不庸不昏的善政,陸游在《南唐書》裡說,“境內賴以少安者,十有五年。”江南這塊地方,只要不打仗,就豐衣足食,也許由於短暫的偏安小康局面,拿進貢的銀子買來的和平,詩人又不安生了,領導潮流,別出心裁,異想天開,匪夷所思地興起一股纏足之風。

飽暖思淫慾,也真是拿這位“食色性也”的皇帝無可奈何。

據清?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考證:“裹足之事始於何時?《道山新聞》雲:‘李後主窈娘以帛繞足,令纖小屈足新月狀。’唐縞有詩云:‘蓮中花更好,雲裡月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