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重災區”,因為更年期女性當中大約有1/3的人本來就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喪偶無疑是雪上加霜。為此,專家建議,家屬和朋友要儘量打破她們原有的生活模式,使其脫離原來的環境,轉移注意力,帶她們到外面的世界感受新鮮的人生,這種辦法簡稱為“見異思遷”。
北京精神衛生保健所副主任醫師王振鐸告訴記者,幾乎每個更年期喪偶的女性都會不同程度產生心因性反應,熟悉的環境是誘發心因性反應最主要的因素。相當一部分女性在喪偶之後可以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襬脫心因性反應的困擾,重獲新生。但是,還是有一些視野比較小、知識層面比較低以及社交面相對較小的女性不願意向親戚朋友傾訴喪偶的痛苦,有的人甚至自己懲罰自己,寧願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面號啕大哭、閉門思過,沉重的精神負擔使得她們一蹶不振。
如果喪偶者陷入舊環境不能自拔,這種心因性反應不但不能消除,而且一旦持續6個月以上,就有可能從一種心理問題轉變成為一種慢性精神疾病——抑鬱症。值得說明的是,抑鬱症不能僅透過諮詢心理醫生來治療,因為這是一種慢性病,首次發作應該積極配合醫生,足量用藥,儘可能完全治好,否則如果復發,有可能終身服藥。由此可見,親戚朋友如果任憑喪偶者一意孤行,等過了6個月再幫她換環境,就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
為此,王振鐸建議,喪偶者的親戚朋友最好及時將她帶出原來的居所,到各個親屬家轉一轉、走一走,最好到遠離城市的鄉村和其他陌生的城市。如果再利用這個機會介紹給她一些新朋友,還可以幫助她掌握一些新知識和新技能,像學習一些全新健康理念,瞭解全新健身方法等等。大多數被人認為是天塌地陷的事情,在心理科和精神科醫生看來只不過是生活中不斷重複的常規事件,如果周圍的親屬實在說服不了喪偶者,可以親自到精神疾病專科醫院或者綜合醫院的心理門診進行諮詢,請醫生出出主意,或許醫生提供的一些小技巧和小辦法能解決大問題。
作者:健康時報記者李海清
支援專家: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副主任醫師王振鐸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三老”患者要心身同治
“三老”患者是指“老闆”(對機關領導的暱稱)、老總(企業家)和老師(知識分子),這3種人士承受的社會壓力比別人大,絕大多數處於亞健康和心身疾病狀態。
亞健康狀態的心理症狀有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煩躁易怒、緊張、焦慮、恐懼、遇事總往壞處想和記憶力減退等。同時又具有軀體症狀,如疲乏、頭暈、頭漲、頭痛、失眠、多夢、食慾減退、腹脹、口中異味、便秘、便稀、心慌氣短、胸悶憋氣、背痛、腰痛、尿頻尿急、*減退等。但是做血壓、心電圖等理化檢查往往正常,不能診斷成西醫疾病。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會因素為主要因素引起的軀體疾病,如心臟神經症、胃腸神經症、高血壓、冠心病、腦梗塞、神經性頭痛等。它分為功能性心身疾病和器質性心身疾病兩種,前者如心臟神經症,後者如腦梗塞。
對於這些患者的治療需要採用心身醫學的心身並治原則,即“善醫者先醫其心,而後醫其身”。採用中藥加心理治療的方法,使人心安不懼、心平氣和、臟腑和諧,從而達到心身健康的目的。
由於這些患者多是腦力勞動者,他們長期勞心勞神過度,不僅會出現失眠、抑鬱、煩躁、焦慮等心理症狀,還會同時出現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黏滯血癥、肥胖、冠心病、膽結石、膽囊炎、脂肪肝、胃腸功能紊亂、腦供血障礙、腦動脈硬化等多器官軀體疾病。多種疾病並存一身,西醫治療起來比較困難,而中醫心身醫學採用心身整體綜合治療,著重抓主要病症治療,主要問題解決了,次要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這就是“三老”患者要到中醫心身科辨證論治的優勢所在。
作者:健康時報特約專家趙志付
揭開催眠術的神秘面紗
提起催眠術,不少人會感到神秘莫測,其實,這主要是人們對這種現象不甚瞭解,加上有些人將催眠術吹得神乎其神的關係。
其實,催眠狀態在日常生活中並不罕見。當一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一活動時,由於精神的高度集中,以致對外周環境的事物一無所知。這種*狀態就屬於催眠的一種形式。
當然,作為起治療作用的催眠術並不是像母親為嬰兒催眠那樣使被催眠者入睡,而是使他們處於一種特殊的狀態。這樣,被催眠者與催眠師之間仍然保持著聯絡,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