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服務,它透過網民資料重新如實登記、允許向使用者傳送廣告資訊等形式,也是明裡不收暗裡收;新浪網更是乾脆推出收費頻道,不繳錢,頻道的內容一眼都看不到。
新浪網的總裁汪延對於收費服務的解釋是:";;我們曾經投入很多精力用於提供免費的午餐,隨著吃免費餐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發現自己正在遠離企業的天職———盈利。於是,新浪最終決定尋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繼續提供免費餐的同時,我們開辦了一個‘宴會部‘,一個‘外賣部‘。";;
2.網民資訊消費意識更趨成熟
2002年上半年,中國網民消費心理底線經受了最強勁的一次衝擊:2002年3月18日,擁有近兩千萬免費電子郵箱使用者的263網站,宣佈全線停止提供免費午餐,所有郵箱服務都將收費。在經歷了兩個月的爭論、觀望和行動後,59萬使用者成為263收費服務的顧客,其他使用者平靜地轉投他處。59萬付費使用者中包括49萬個人使用者和10萬企業使用者,新增個人使用者35萬個,超過263當初新增30萬使用者的預期。這說明,人們已經從平靜接受收費服務成長到以行動接納收費服務。
3.電信運營商和網站聯手,使付費更加便捷
在這個收費時代,運營商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幫網站收到錢。我們看到,263收費郵箱能夠吸引到如此眾多的買單者,###提供的手機繳費便利是原因之一;從去年11月起,廣東電信開始為騰訊收取會員費,目前其會員數以每月30%的速度增長;我們還看到重慶移動與新浪進行網路接入費分成。
網民掏錢買服務的意識開始加強,而便捷的收費渠道,讓網民更易於接受有保障的服務。
趨勢七:資訊化浪潮刺激巨大需求,網際網路成了國民經濟發展新增點
一、十五計劃:17000億元建通訊網
根據國家公佈的《資訊產業";;十五";;計劃綱要》,";;十五";;期間,中國將投資17000億元,建成世界上規模容量最大、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通訊網路,電子資訊產品製造業規模將位居世界前列,資訊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超過7%,成為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結構升級的支柱產業和增強綜合國力的戰略性產業。
二、電子政務鉅額需求強力拉動IT市場
近年來,中國政府機構IT裝置採購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據賽迪顧問調查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01年,由於政府上網工程不斷推進這一有利因素的促進,中國各級政府IT裝置採購迅猛增長,總金額達到283億元。
中國政府機構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在2002年將會更為集中,對基礎裝置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加。賽迪顧問調查顯示,2002年中國政府電子政務建設所需的硬體產品仍集中在基礎PC產品和主要網路裝置,在軟體選購方面,網路安全軟體、資料庫軟體、作業系統將是2002年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需要的主要軟體產品。
三、計算機、軟體市場快速增長
2002年,我國計算機總體市場規模預計可達3300億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22.2%。今後幾年中,計算機市場將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05年整個市場總銷售額將達到6500億元。預計今年中國軟體市場的銷售增長速度為37%。
四、未來5年北京將投資300億元推進資訊化建設
北京市政府決定在未來5年中,投資300億元用於資訊化建設,以消除北京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數字鴻溝";;。據介紹,屆時,北京將初步實現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資訊化社群和遠端教育等。同時,在資訊科技的一些重點領域如軟體、積體電路、光通訊等方面也將取得突破。此外,北京電信將在7年內,每年投資70億至80億元,用於北京市基礎設施和奧運通訊網路建設,7年累計投資將超過550億元。到2008年,北京市的通訊網路能力和技術水平將達到國際領先標準。
趨勢八:資本市場去而復返,第二波投資潮青睞務實企業
網際網路的普及、發展,離不開資本的追捧。但資本也著實讓網際網路從心底唱出:";;讓我歡喜讓我憂。";;
風險投資如激素,讓網際網路產業提前孵化、成長。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風險投資,中國的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