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條大的原則;從幹部素質講,我們培養的幹部,要有懂搞經濟建設的,也要有熟悉黨務工作的;從利凝同志的經歷來看,她也曾擔任過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書記,她所管理的開發區,經濟增長創造了奇蹟,不是不懂經濟工作嘛;從我們省的大局來講,如果沒有一個熟悉黨務工作的同志掌管組織部,可能就會發生混亂,我們必須對中央、對省裡的幹部負責呀。”
午陽笑笑說:“書記,是我考慮問題有片面性,沒有您思慮的周全,我不堅持己見了。”
劉清源說:“年輕就是好,思想活,不固執。如果我們兩人沒有現在的溝通,如果要進行表決的話,就可能產生不愉快了。對了,武陵市市委書記和市長的提名,我一時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你考慮考慮?”
“好。我考慮一下。”午陽說。他回到中南任省委副書記兼易河市委書記,其他市的書記、市長都利用各種機會表示了親近,中央發文任命他為潭州市委書記後,所有的書記、市長、廳局長、主任,甚至是很多副職,都打了電話,唯獨沒有武陵市的人打過一個電話,這讓他有些不得其解。雖然他作為一個年輕人,不是很注重這些,可這是官場上應有的禮節,難道他們會不懂?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書記,武陵市的經濟總量在我們省僅次於潭州和淥江,居全省第三,熊書記和李市長的工作能力肯定很強吧?”
劉書記說:“能力嘛,我看不見得很強,主要是他們的一個捲菸廠、一個酒廠,每年繳納的稅收,都在40個億以上。你想想,原來他們每年的稅收基本上與潭州持平,都是80億左右,現在潭州每年國稅、地稅加起來300多億了,就是當時只有20個億的淥江,去年的稅收都將達到180個億了。他們的還不到100個億,去年的資料統計出來以後,肯定要落在易河後面,居第四了,在他們任期內,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其他市州。每次跟他們提起要發展經濟,就是困難一大堆,全然不顧及他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運輸條件。省委省政府派去工作組嘛,也難以發揮作用,武陵市儼然就是一個獨立王國。”
“那您還提拔熊新河為副省長?”
“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有人說情嘛。如果你不同意,可以在等會的會議上提出來,建議他去任個政協副主席,達其同志應該會支援你的意見,我就順水推舟好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我們要對黨的事業負責,更要對政府的工作負責,我就擔一個掌控不力的名聲好了。如果將熊新河跟李建明調走了,就能夠揭開武陵市的蓋子,從而很好地將經濟建設抓一抓。如果有他們在,你武林高手的組合拳,都將是打在棉花堆上面。”
午陽說:“書記,換了他們,還能不能有進一步的動作?”(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平衡
“一切由你和達其同志商量,只要不影響穩定,就是將市委、市政府以及4區6縣的黨政一把手換了個遍,我都無條件支援。”
“書記,看來您是下了最大的決心了,我一定配合達其省長執行好省委決定。您覺得,調鄧啟明去任書記如何?”
劉書記說:“鄧啟明當市長是塊好材料。我給你推薦一個書記人選怎麼樣?這人也是你的熟人。”
“書記推薦的人肯定沒錯,誰呀?”
“騰燕,認識吧?”
“豈止是認識,我去西南公司,她在那裡任團委書記呢,還在蘭江市當過常委副市長的,她找物件結婚,我還是紅娘呢。”
“看來你對她印象不錯?”
“當然。我就說書記推薦的人肯定不錯嘛。”
“午陽同志,你可能不知道,滕書記是我們的人,騰燕我雖然不瞭解,但作為系統的重點培養物件,我還是有義務使用和提拔的。既然你認可,那等會達其同志來了,就要堅持這麼報中組部了。”
“同意。這我就不用擔心省委省政府的決定在武陵市得不到落實了。書記,鄧啟明去了武陵市,誰來接任常務副市長呢?”
“調諶建傑過來怎麼樣?”
“好。書記也認識諶建傑?”
“當然認識,可以說是看著他長大的呢。那小子小時候可調皮了,沒想到在你手下,變成了一個得力干將,還真有你的呢。”
午陽說:“小時候淘。是聰明的表現,長大了懂事了,當然要變化了,關鍵是如何引導。”
劉書記說:“我孩子都上大二了,還在叛逆期。我們做父母的,都不能開口。寒假回家,也請你幫著教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