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3部分

,從來沒有變過。

軟銀集團雖然最後成立,但由於孫振益推出了一系列的正確政策,所以自從他購買下了電信移動牌照後,短短几年內,一躍成為了日本第二。

KDDI則是由豐田和京瓷合資建立的移動運營商,本來經過多重合並後是第二的,可最近因為問題頻發,它已經被軟銀集團拋在了後面,市場佔有率居三者之末。

世界上所有的移動運營商,實際上都和華國的幾家差不多,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網路,然後使用者們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其中日本更是相像。

DOCOMO可以比作是華國的移訊,訊號非常的好,自然價格也就最貴,但偏偏是大部分日本人最喜歡的。

KDDI就是聯數,什麼都要比DOCOMO差一些,所以也只能憑藉著稍微便宜的價格來吸引顧客。

軟銀集團可以算得上是電通,雖然在移動業務上才入手幾年,但憑藉著自身強大的能力,硬生生的把KDDI打了下去,自己成了老二,並且積極朝著DOCOMO的位置發起了衝擊。

只是和其它國家不一樣的是,世界上的手機市場一般就分為兩種:世界範圍內的手機市場,以及日本的手機市場。

原因很簡單。在IPHONE進入日本之前,日本的手機廠商都是在一種封閉的情況下生存的。

DOCOMO、軟銀集團和KDDI,都不允許手機廠商直接生產手機賣給顧客,而是由他們自己來決定手機的款式和型號,然後委託手機廠商生產,最後再在自己的門店裡賣出去。

雖然手機廠商因此不用有什麼風險。但造成了日本的手機廠商根本沒有任何的競爭力,這也為後來軟銀集團背叛這個陣營,直接引入IPHONE,打破整個市場規律,埋下了伏筆。

日本的手機生產商,原本是很多很多的,NEC、夏普、松下、富士通、索尼、京瓷、三洋、三菱……等等,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曾經都是首屈一指。

但就因為這三大運營商的壟斷和霸道。讓它們沒辦法直接接受市場的檢驗,於是在IPHONE橫空出世之後,被打得落花流水,好多家公司直接退出了智慧手機的業務,白白把市場讓給蘋果和接著進來的三星。

所以沒有技術是可悲的,但有技術卻還是被人家打敗了,那更加的可悲。

其實孫振益的招數並不是那麼的特別奇妙。

他就是仿照美國的AT&T等等移動業務運營商,把IPHONE合約機搬到了日本。原本要花好幾萬日元的IPHONE手機,只要你簽下2年的合約。就能免費拿回家,順帶著如果你喜歡用無線3G網路的話,加到套餐裡面還更便宜。

就這麼著,DOCOMO的帝國轟然瓦解,一下子就被軟銀集團擠下了寶座。

要不是後來有三星的智慧手機救駕,恐怕DOCOMO從此一蹶不振都說不定。

說到底。DOCOMO還是被日本人寵壞了。

其它國家的人很難想象,除了節儉的日本歐巴桑之外,18…50歲的日本人,平均每6個月就要更換一部手機,更換手機頻率之快。簡直是世界第一。

所以日本的手機適用人口,根本不該算5000萬,而是如果按其它國家平均一年更換一部手機來算,他們的手機購買人口最少該乘以2,算作1億才對!

這個手機消費的人口指數,基本上已經和美國差不多對等,早已超過了英國、法國和德國之和。

正因為DOCOMO的手機如此暢銷、運營服務又是那麼的貴,所以造成了他們“天老大、我也並列老大”的脾氣。

即使是被軟銀集團打得那麼慘,直到2013年年底,DOCOMO也死不認輸,根本不接受IPHONE的苛刻條件,堅決不做IPHONE合約機,只做條件很寬鬆的索尼和三星的智慧手機合約機!

好吧。

這一點它又和華國移訊很像,很像很像。

相對於頑固到底的DOCOMO,積極應變的軟銀集團,KDDI反應雖然弱一些,但蕭奇知道,以後它們也是加入了IPHONE陣營的,但也和軟銀集團一樣,IPHONE在賣,三星的、HTC的、索尼的合約機都在賣。

孫振益此時肯定在攻關蘋果公司,希望早點能拿到IPHONE的合約機生意。

但今生有蕭奇插手,蘋果早早的就和華國電通簽署了合約機協議,也比前世更早的火爆了全球。

現在IPHONE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