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私人企業數量,一方面你可以說它們可以靈活經營,但如果遇到了經濟危機,那可絕對是抵抗能力差得很,一碰就要倒啊!(未完待續……)
第二三四二章 歐元區崩潰?
其實牛儒正不知道,和前世相比,現在華國的狀況是要好多了。
雖然美國的次級債危機波及了全球,華國的中小出口企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但這種影響現在還在可控範圍之內,而不像前世那樣簡直是懵了,成千上萬的中小工廠企業倒閉,珠三角經濟帶和長三角經濟帶是一片哀嚎。
這是因為蕭奇提前就提出了預警,旭日評論員去年到現在,發了起碼有三十篇內。參文章出來,針對著出口和國計民生,提出了非常多非常好的建議。
再加上牛儒正和餘承生對蕭奇和蕭旭非常信服,因此也展開了大量的努力,不但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還把那些有可能浪費掉的“X萬億振興計劃”給扭轉了過來,更提前把數千億美金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債券贖回,大大的增加了國家金融的抗風險能力。
所以就算是金融危機爆發得很厲害,華國的中小企業如今倒閉的不過8000多家,在政府的幫助下成功轉型的超過18000多家,得到資助後積極擴大經營範圍,開拓歐洲、東南亞、非洲市場的有21000多家,著實讓歐美的那些金融專家們跌破了眼鏡。
可現在的努力,不代表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華國這些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仍舊很弱,歐洲再來這麼一次的經濟大震盪的話,恐怕至少還會有一半的工廠支撐不住。
一個國家的規劃,不可能是等到問題出來,然後我再根據情況來處理。
如果你沒有提前的計劃好,充分的預料到情況的艱難,那麼到時候就等著焦頭爛額吧。
牛儒正有自己的判斷。但他畢竟不是資深的經濟學家出身,而這種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的事情,連美國華爾街的那群人都不敢說自己能準確判斷,就更別說華國的那些所謂金融學家們了。
因此,一個有著清晰金融世界觀和大局觀的人,對牛儒正來說就是尤為重要。
蕭奇在牛儒正眼裡。就是這樣的天才。
蕭奇對此早已是瞭然於心。
甚至於在去年9月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蕭奇就想到了現在該怎樣對牛儒正說。
要問為什麼蕭奇不提前講,非要到牛儒正來找他了,他才把歐洲將要面臨的狀況給牛儒正說?
原因很簡單的。
領先一步是天才,領先太多了,那麼就有可能送你上研究臺了。
蕭奇在美國金融危機才剛剛爆發之時,就對牛儒正預測歐洲會有什麼事情,你說牛儒正是該佩服蕭奇呢,還是該覺得驚駭莫名呢?
就算牛儒正不這麼想。那麼其他人呢?
蕭奇自己倒不是說害怕什麼,畢竟他現在已經是世界首富,國內外都有鉅額的資產,有著充分的世界影響力。
但他的家人朋友可受不了這個壓力啊,如果被人天天盤問,天天騷擾,那日子還怎麼過?
因此,蕭奇寧願晚一些再說。他也不可能那麼光榮偉大。
“牛大叔,你是想要問我。歐洲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情況,對吧?”蕭奇和聲的問牛儒正道。
“是。”
“我也有看一些外國專家的評論,也有自己透過仙女直營店,以及各種渠道去了解歐美的經濟發展,我覺得歐洲的經濟並不健康,甚至來說。它們現在比美國更加的危險。因為兩者的金融危機根本就不是一個類別,更不是一個等級的!”
“嗯?”牛儒正點點頭,“說得有意思,繼續!”
他找蕭奇來,就是想要聽和那些專家不同的觀點。以此來啟發自己,給自己更多的靈感,和應對危機的思考。
“美國的次貸危機是什麼?就是那些沒有買房資格的人,透過各種不合法的手段,申請到了貸款。而這些貸款也被銀行和金融公司拿去抵押在了二級市場上面,轉賣給各個銀行和機構。”蕭奇侃侃而談道:“當經濟發展還行的時候,那些沒有買房資格的人,自然也能供得起月供,那些購買了次級債的機構和銀行,也能獲得收益。但在經濟下滑的時候,買房的人連生活都不能,哪裡可能還得起貸款?因此他們直接斷供。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購買的次級債的機構和銀行,手裡拿著的就是一堆廢紙了,頓時就引發了他們的巨大虧損。
這就是整個次級債的來源,而我們也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