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部分

然而文官那邊卻是一面倒的,他們不支援姚海棠去修四儀八方臺:“微臣認為不該應,民間久有聲音,謠傳一天都能變三個花樣兒。昨天是誰誰誰能修好四儀八方臺,今天又換了另一個人,明天還能再換一個人。難道因為謠傳就拼著四儀八方臺可能受損去試。”

“臣附議,四儀八方臺啟靈不成功一回就損一些,這些年損得這麼快,全是因為從前每隔一段時間就試一次,要不然現在也不至於毀壞成這樣。”

“臣卻另有看法,臣認為試一試何妨。”說這番話的是個軍隊系統裡的,現在在京的武將並不多,這位是留下居中調停的。

“回皇上,臣亦認為當試。”

這時文官那邊有人冷笑一聲說道:“別忘了這是四公子的人,萬一啟靈不成反被噬,怎麼跟四公子交待。一應禮儀規矩都在行,姚姑娘就等同是皇妃了,不管是與否,蔫能是臣子能議論的。皇上,臣以為此事還是請內親相議為妥,畢竟姚姑娘現在還只是在走程式。”

“你們不覺得應該考慮四方堂嗎?”

眾人又是一驚,忽然發現還把四方堂給忘了,可能是杜敬璋的名頭實在太唬人,直接就讓他們把四方堂忽略了過去。

“此事不必再議,朕自有主張。”皇帝就知道這事到朝堂上說不出什麼結果來,這些臣子都老成精了,哪裡肯輕易把話說死了。

下朝後,皇帝留下了言相爺和幾個翰林院的老翰林,這些老臣子都是跟著皇帝一路走過來的,皇帝這時候熱聽聽他們的聲音。當然,他的主意已經定了,至於聽聲音,多是形式而已。

皇帝這一回,才是真正的想一箭三雕的那個人。

“皇上,此事……”

皇帝打斷了某臣子的話,轉而叫子一聲:“言卿家。”

“臣在。”

“卿以為此事何解?”皇帝翻了翻書案上的奏章,也不知道看進去了還是沒看進去,末了皇帝停了下來。言相爺還以為是和他有關的,結果皇帝只是從桌案上的奏章裡捏出一片夾帶進來的紅色葉片兒。

言相爺心說這事兒倒是有解,而且很多解法兒,但是他不說,沉默了半晌後,言相爺說:“微臣以為,眼下暫時先穩著就是最好的解決之法,只是不宜長久。”

“卿以為傳言可有半點屬實?”皇帝問的這向話有些誅心,答是答非都不妥當!群臣一時間啞然,唯有言相爺依舊面色平靜。

“是何如,非何如,四公子領數十萬將士於邊關爭戰三年餘,三年來四夷不敢來犯,天下謂之安平。且說災禍便也比前些年少得多,難道此時因為傳言就將姚姑娘推到人前頭?這非正人君子所為,一應事還是需待四公子班師再論。”言相爺認為這時候拖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等杜敬璋回來了,那些個在背後攪風攪雨的人也就該消停了!

但是很多時候,一切的想法都是美好而順應人意的,相對應的自然是現實的殘酷和無法選擇……

182.天不遂人願

此時的杜敬璋身在中軍大營裡,戰事猶為焦灼,雙方在一處重要的據點拉鋸了很久都沒有任何突破。敵軍糧草不足,而東朝的大軍也因為長時間無休息的作戰而疲乏,兩軍各自有著不同的艱難處境,但是要其中一方撤兵卻是萬萬不可能的。

在軍中,杜敬璋再一次向諸大將展示了他在戰爭上的天份,其實這三年來,杜敬璋一次又一次地讓他們驚歎,大將們不得不承認,如果這世上還有完人,那麼他們這位四公子就是。

不管是用兵還是治軍,杜敬璋的眼光手段從來不弱於他在朝堂上的施為,這個在京城裡攪亂風雨的人在邊關就如同是一把利刃。這三年來這支軍隊蕩平了東朝周邊,先是西邊再是西南一帶,最後是北邊這塊硬骨頭。

很明顯,這塊骨頭他們啃得非常艱難:“公子,您先歇會兒吧,也不是一時一日的事兒,您別累著了自個兒。”

看著兵力佈署圖,杜敬璋良久沉默,他現在的對手果然是個厲害角色,這一處據點就打了足足兩個月:“除卻佈防和正常的佈署,各營輪流著休整。”

“是。”

“公子,您也安歇了吧,趁著這會兒安靜,再晚一點吵將起來又睡不好了。”陳平益跟在軍中三年,看著杜敬璋一點點消瘦下去總有些不忍。雖不見憔悴,卻見了滄桑之感,也實在是杜敬璋這張嘴有些挑,軍中的伙食吃了三年都沒慣。

“我寫封書信,待會兒你讓人送出去吧,戰事一忙亂,信也停了。也不知道海棠怎麼樣了,近來幾日頗覺不安穩,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