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3部分

最容易發生的,比如楊銳這種擁有獨立實驗室的,在大部分科研猿眼中,擁有獨立實驗室就算是熬出頭了,學術**也可以按照上限來扣,三成四成的,幾乎沒有人管。

大老闆以下的學術**就不那麼容易了,畢竟是朝夕相處,互相的工作都瞭解,若是有明確的上下級關係的話,想**就更難了。

不過,學術界也有學術界的潛規則,通常來說,大老闆下面的研究員,自己申請來的經費,大老闆或者抽頭,或者不管,極少有直接拿過來的。

這樣的規則,在中國至少延續了20多年,進入21世紀以後,才逐漸減少,當然不是學術**沒有了,而是大老闆的做法越來越土匪,以至於手下人幾乎無利可圖。

如楊銳當年在唐集中實驗室裡的時候,唐集中就非常光棍的讓楊銳自己分配他獲得的經費,這也是唐集中家大業大,看不上楊銳的小經費,另外,也是他對楊銳的另類支援。

至於楊銳目前的離子通道實驗室,因為經費是楊銳申請來的,下面的實驗組就只能忍受他對經費的分配。

拿到一萬元的科研組長,大膽的也只敢**兩成,**一成的居多。

這就相當於一次性1000元的補貼,從楊銳的角度來看,不算太多。

許正平則是對一萬元這個數字猶豫了片刻,才道:“也好,咱們實驗室畢竟特殊。”

說這個話的時候,他特別看了楊銳一眼。

楊銳舔舔嘴唇當沒看見。

吸引不到足夠的人,尤其是吸引不到小牛,與楊銳本身也有關係。

cell論文的發表雖然讓他在科研圈子裡名噪一時,但年齡這個障礙,始終是個困擾。

有前途的小牛們如無必要,是不會到楊銳手底下來討生活的。

除非條件非常好。

看起來,在許正平眼中,楊銳的年齡障礙大約有8000元這麼多。

“一萬經費的話,專案都不太重要了,我公佈出去?”許正平也厭倦了長期的面試。

楊銳點頭,道:“讓願意來的先交簡歷。”

“好,願意來的交履歷表。”許正平換了個說法,更符合現在人的習慣。

“再加500美元,可以用來購買試劑等等,我們的儀器用的許多材料,都得外匯。”楊銳生怕勾引不到小牛,又加了誘餌。

許正平再次被楊銳的誘餌給饞住了,一會兒,道:“你可別把經費都給用了……”

“放心,您的專案,我一定倍加支援。”楊銳不用他說完,就給了一句。

許正平滿意之極,樂呵呵的去貼公告去了。

這一次公告貼出去,可就不再波瀾不驚了。

後世的百人計劃,千人計劃為什麼吸引人,無非是三點,第一是給政治待遇,所謂“千人計劃學者”或者“長江學者”,那都是學術界的翹楚;第二是提供優厚待遇,解決房子和老婆工作都是基本的,戶口車子辦公室,乃至於工作時間等等,都是可以談的;第三是研究條件,起始幾百萬元的研究經費和國家級的實驗室,並不比國外的差太多。

起始經費不同於長期經費,如楊銳實驗室,他的起始經費是18萬元基建,錢沒過手就消失了,留給他一間拾掇好的實驗室算完,剩下的正經經費,北大也就先給了5萬,剩下的慢慢給。

做研究的,五萬要是全年經費,那最多就發表到jmc到頭,頂級期刊是想都別想,副刊都難,所以,五萬元經費是起始經費,這筆錢也是管的最松的,買點文具,帶點計程車發票什麼的,都能報銷。

而在使用這筆錢的緩衝期,就是研究員申請經費的時間了。

負責管理經費的基金會,還有各級科委其實與銀行很像,都是晴天送傘,雨天收傘的角色。

這些機構,看到研究員有5萬元的起始經費,再給錢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這筆錢的價值和意義。

同樣的條件下,有五萬元經費的研究員,申請下來的經費,肯定要比只有5000元經費的研究員多。

這就好像一家資產5000萬的公司,就是比資產500萬的公司好貸款一樣。

在基金會或者科委眼裡,撥款給高經費的專案,風險自然也小,萬一有找補,也有一個解釋——你看,北大都給配套了五萬經費,北大都被騙了!我們能怎麼樣!

這樣的暗規則,自然是有漏洞的,比如學校提前配套幾千一萬元的資金,豈不是更容易拿到國家的經費。如果學校不把錢撤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