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晨見了陽臺背陰處的四盆名貴的蘭花時,還是驚訝不已。見多了軍區大院裡那些老傢伙們養的蘭花對蘭花已經有了不錯的研究。這樣的極品蘭花怎麼會出現在花市,估計一出現就被有權勢的人買走了。蘇晴怎麼弄到的,果然看不透的人啊。
晚飯時父母說晚飯和糕點很好吃,媽媽也很喜歡拿書百合花。蘇晴提到陽臺有沒得花,若是不夠送軍區大院的檔次就都送給外公。爸媽點頭應著,心知蘇老爺子只養極品花,很少有能入眼的。但蘇晨在一邊聽著差點被飯嗆到,這樣的花不夠檔次那爺爺就不用養花了。蘇晨也沒有說什麼,巴不得父母也受一次驚嚇。
蘇爸爸沒當回事過了幾天見到花時蘭花都快開花了,被如此的蘭花著實嚇了一跳,自己不好養花但眼光不差,反應過來急忙給父親和丈人送去了。這樣的蘭花若是在自己這裡出毛病就虧大了。話說蘇老爺子見了花高興地跟孩子似的,立即讓警衛員通知他那些愛花的老夥伴們賞花。把那些老傢伙們激動地晚上差點沒睡著,多虧蘇晴沒有把空間的花直接挖出來,不然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激動地心臟病發作。
(大家多支援,投票票。)
第四百一十九章 論文冊發完了
“這篇論文的後半部分怎麼變成提要了?”一名最快時間看完論文的學者;來到楊銳的側面;整張臉都像是被欺騙了似的。
楊銳鎮定自若的道:“會議的時間比較短;我認為誘變基因的部分用來做報告就足夠了;剩下的部分;我已經寄送了出去;準備公開表;因此;也不方便在會議期間進行討論。”
“一篇論文;一半在會議期間做報告;一半公開表;怎麼能這樣?”老外做出不爽的表情。
“準確的說是兩篇論文;一篇將在會議期間做報告;另一篇將會公開表。”楊銳說的振振有詞。
整個鉀離子相關的論文的確是有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已經表在了《》上;給楊銳帶來大量的經驗值;第二部分就是誘變基因的部分了;楊銳寫了2多頁的文章;配合上圖示和數字;絕對是此次會議中的誠意之作。
至於第三部分的分子機理;楊銳雖然做完了實驗;也整理了出來;但寫論文的時間卻是沒有了。
楊銳乾脆也就省去了這部分的論文;反正;作為一次國際會議;僅僅誘變基因的部分;已經夠乾貨了。
若是2年後的國際會議;中國學者等閒都不會在上面表重量級的論文。
當然;頂級的國際會議又不一樣了;期間表的論文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可惜“國際醫學生物工程大會”並非是頂級的國際會議;雖然在8年代;它的調調在中國還是很高的;楊銳也覺得沒必要將研究一股腦的都拿出來。
一個專案做幾年時間是很常見得;像是鉀離子通道的相關專案;隨便扯一個出來;都能騙兩三年的經費;而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專案組難道就一篇論文都不寫了o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專案組要是一篇論文都不寫;明年的經費都找不到;更別說把專案繼續做下去。
別說是8年代了;早在7o年代乃至6年代;科學界就不得不變的浮誇了。
能表三篇論文的專案絕不表兩篇;能拆開表的論文絕不合並……
楊銳從3年後回來;這種習慣更是根深蒂固;將本來就是三個部分的專案寫成三篇論文算得了什麼;把本來是一個部分的專案拆成三篇論文的事情他都做過。
同樣的事情;走在科學前沿的歐美學者也做的很順手;最快看完楊銳論文的學者其實也就是抱怨兩句;見楊銳如此回答;也只能咂咂嘴;道:“這兩部聯絡的非常緊密;這是一個很好地場合;你應該完整的闡述你的觀點;這能方便大家的交流。”
楊銳呵呵一笑;問:“就論文而言;您目前有什麼建議?”
“這個……我還沒有看完;哈哈;還不好說;恩恩;我要再仔細讀一下。”老外稍微有點不好意思了;這麼大的論文;粗略的看完二十多頁就很厲害了;給出建議卻不是一下子的事。
而且;不像是其他人的論文;楊銳可是站在3年高的巨人肩膀上;寫的這篇論文;別說是明顯的謬誤了;即使生物科學再展3年;也只能完善他的論點;不可能證明他的論文有錯誤。
論點論據環環相扣;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這樣的論文是很難找出毛病的。
“非常完美的工作。”旁邊的一名澳大利亞學者;卻是翹起拇指向楊銳示意;又道:“你是怎麼想到這個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