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不流血而由專制轉為*政治,這一條在當時看來最為理想穩妥的路,一瞬間就被完全堵死了。中國終於沒能實現專制到*的和平過渡,但這一段歷史卻是極有價值的,

1.當權者不明智。

以載灃為首的當權者,過高的估計了他們的力量,因此在立憲派頻頻請願速開國會時,根本沒有想過國會的遲開早開會與大清的存亡有聯絡,此時恐怕想得最多的是立憲派人別有用心,千萬別讓他們的用心得逞。

權力這東西,在其未瓦解之前,看起來總是那麼強大,凜然生威,但當其瓦解之後,回過頭來看時,所謂的權力,竟然什麼也不是,就好像皇帝身上的新衣,當人人都相信那新衣的確存在時,它就是存在的,神聖而且威嚴,可當一句話戳破了權力神聖威嚴的光環,它也就立刻消失了。

載灃他們卻似乎認為權力是萬能的,是永垂不朽的,只要握在手中不放,那就永遠在手心裡,他想不到的是,權力在從被懷疑的那一刻起,就不再強大,隨時都可能轟然倒塌。這個沒想到,使他失去了和立憲派妥協,爭取他們支援的最好時機,當立憲派人轉向革命,清廷的這艘巨輪的龍骨就等於斷了,它的沉沒也就註定了。

2.一盤散沙的革命派。

革命派的武昌起義,將清廷權力的神聖性一下子就撕破了,似乎一直巍然聳立的清廷,此刻就僅僅依靠北洋軍這一根柱子支撐著,而北洋軍卻並不聽清廷的指揮。歷史在這兒將權力的外衣剝得乾乾淨淨,讓人驚訝的看到了那外衣下面的一無所有。

但是撕破這個外衣的革命派卻無法接管清廷的政權,因為革命派是一盤散沙,互不統屬,沒有一個人能將革命派的力量集合起來,傾力北向,即便是名聲最大的孫中山,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革命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