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上搜尋發現,自稱“供應各種手機竊聽器、手機監聽王、無線針孔監視器等間諜材料”的公司或個人大有存在,為了進一步瞭解情況,記者決定對天津的某公司進行暗訪。
按照對方提供的聯絡電話打過去,電話在長時間裡無人應答。等記者結束通話電話後兩三分鐘,對方卻打過來了。記者剛說了一句“你好”,就被一箇中年男人粗暴地喝斷:“說話!”於是記者化身一個“想買手機竊聽器”的人,明確地問他有沒有貨。�他問:“你買做什麼用?”記者表示“最近發現女朋友不正常,沒別的轍了想從手機裡瞭解些情況”。一聽這麼說,他語氣開始變軟,自稱姓張,是公司的銷售人員。然後他向記者介紹:“你要買一套監聽系統的話,很貴,要十來萬,我們這裡有改裝好了的手機,價格六七千,也可以把你的手機寄過來再改裝,什麼牌子的都行。”
�記者問他怎麼付款,“張先生”表示:可以先匯70%到他們賬戶上,貨到了再匯餘款。見記者還在“遲疑”,他又說:“你放心啦,我們做的時間也比較長了,全國各地都有買我們產品的,要是騙了你一個,以後你天天給我們打騷擾電話,我們也划不來是不是?”�記者順著他的話頭問:“像我這樣個人買的不多吧?”“張先生”果然來興致了,他回答:“哪裡啊?我們現在這邊私人買的比那些偵探公司買的還要多呢,主要是買了看老婆老公有沒有婚外情啊,有沒有在外面包二奶啊,現在社會這麼發達,幾千塊錢眨兩下眼就賺來了,買一個我們的產品,花點小錢,求得一個心理安穩,多值啊!”�見了解得差不多了,為避免露出馬腳,記者表示手機現在還在女朋友手裡,“如果不出意外,過兩天再給你打個電話,把手機寄過來”,“張先生”語氣轉為冷淡,說了聲“行”,記者趕緊掛了電話。�當事者訪談:當“手機竊聽”遭遇婚外情、“二奶”、愛情欺騙……
“手機監聽最早是商業間諜和私家偵探使用得比較多。大體上講,私人使用它有兩個方面的用途:一是夫妻或情侶之間相互刺探對方是否忠貞,另外就是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或者害怕其誤入歧途。”唐先生說。�顯而易見,形形色色的“用途”中,我們最感興趣的無疑就是“夫妻或情侶之間相互刺探對方是否忠貞”這一項了。在我們長久以來形成的觀念裡,夫妻關係似乎是這個世界上最牢固最值得信賴的關係,我們總是會說:愛情最偉大、父母還沒有兩口子親……但現在,手機監聽毫不客氣地插足進來。�記者透過多種渠道,記錄了與此有關的一組故事。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這些故事的大部分內容都只是對敘述內容的忠實記錄,而無法展開深入的採訪與調查。但是,故事本身都已足夠令我們的心情難以平靜……�
患難與共的丈夫在外面包了“二奶”……
如果不是那天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電話,家住北京呼家樓某小區的任太太恐怕到現在還不知道,曾經與自己患難與共的丈夫已經在外面包了“二奶”。�那天是一個禮拜六,丈夫照例在為工作忙碌,他一早上就出去了,說好晚上回來。任太太像往常一樣做好了家裡的清潔衛生,然後坐下來看電視。這時候,臥室裡的電話響了。
提起話筒,對方卻沒有應答,只傳來了一陣奇怪的聲音:裡面夾雜了男人低沉的喘息與女人的呻吟聲,似乎是有人在做床上之事……任太太遲疑片刻,馬上掛上了電話。�在接下來看電視的時間裡,任太太總是在想這個問題:誰這麼無聊,開這種玩笑呢?猶豫了一陣,她想想還是給丈夫打個電話。接通丈夫的手機,裡面聲音嘈雜,他說他正在街上,聽完後他笑道:“有誰那麼無聊啊?你是不是聽錯了?或者是電視裡的聲音。”�或許真是自己聽錯了,任太太想。但是,在一瞬間,她猛地一個激靈:那個男人的喘息聲就是丈夫的!�但如果那個人就是丈夫,任太太始終無法相信。他們婚姻已經走過了近20個年頭,一直都是那麼恩愛,因為他們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20世紀70年代,都還只有18歲的他們一同去陝西插隊,由此認識並相戀。在相互照顧、相互體慰中,兩人共同度過了那3年多的艱苦時光。返城後,他們從在國企上班、開食品小店、辦貿易公司等奮鬥中一路走來,起早摸黑地賺錢,直到在一張白紙的基礎上建立起幸福的家庭。�晚上,任太太把自己的疑慮坦白地告訴了丈夫,他很不滿地說:“我們都幾十年的夫妻了,你瞭解我的,我是那樣的人嗎?”看著丈夫那一副沒做虧心事理直氣壯的樣子,任太太幾乎相信了他。但瞬間過後心中的懷疑卻越來越強烈,她覺得女人的直覺是不會錯的。�任太太知道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