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久很久以前,主母曾來過濟南地。那時,共工、祝融之戰已經結束,共工撞倒了天柱不周山,銀河之水灌入大地,淹沒了無數良田村莊。百姓苦不堪言,難以生存。聖母慈悲,不忍百姓受此苦楚,便親降人間,乘仙舟東行。大舟行至泰山北麓而止,聖母將仙舟綁在橛子山上,仙體騰空,直赴東海補天。而來時所乘之仙舟卻永久的留在了泰山北麓。數千年後,塵土漫布在仙舟甲板之上,巨大的仙舟漸漸變成了一方沃土。時日一久,仙舟上木板漸漸腐化,舟下的河水穿過木縫,挺破沃土湧出地面,便成了數不盡的湧泉。相信說到這兒大家應該猜到我在說什麼了。這片仙船上的沃土便是濟南國。”

欒奕說得有理有據,又符合東漢人的認知。在座眾人聽了無不膛目結舌,原來濟南國是這麼來的,怪不得城內外有這麼多的泉水,合著濟南國城市、村莊都是建在聖母留在人間的仙船上啊!那豈不是說濟南人都沾著仙氣兒呢?

“所以說,濟南人都是有福的。聖母因仙船停留於此而喜樂你們,是以令我於今時今日在此建殿,讓你們最早傾聽她的道。”

“聖母仁慈!”按照事先排練好的,一眾神僕在這個時候同時起身,揮舞右拳高聲大喊。各小組參會聽眾仍然有樣學樣,只不過這一次他們也跟著揮舞起拳頭,呼喊的聲音也比上一次大了許多,“聖母仁慈……”

55唱詩

聖母教開壇禮上,在向眾人講述過選擇濟南為創教地點的原因後,欒奕又給眾人講解起了《聖母經》,只不過他講解經文時不再關注於那些歷史性的內容,因為這部分內容神僕們已經向近日參禮的人們大致說過了。欒奕所著重強調的部分,則是相關道德倫理方面的內容。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拿到《聖母經》了。”欒奕晃了晃手中嶄新的聖母經,道:“請大家翻看第五頁,第八章第十一和十二小節。”

欒奕話音剛落,臺下的神僕們便忙碌起來,教給第一次到教會來的大家如何查閱聖母經,告訴他們《聖母經》左側書頁的左下角,右側書頁的右下角所標的數字便是頁碼。正文中顏色較深的那行文字是章節標題,前面所標的黑體數字則是章節序號。此外,章節正文中,每句話的最後都有一個用括號圈起來的數字,這個數字所表示的則是前面那句話在本章節裡的排序號。

他們向大家解釋,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為了查經變得更簡單便利。只需說那一頁,哪一章哪一小節,便能立刻翻閱到。

眾人捧著書試了試,果然如神僕們所說,簡便的很。暗暗猜想,這一巧妙的主意肯定是主母教授給子奇教主的,果然神奇。

他們甚至還想,若是其它經史子集也能如此編印那該多好!

須臾,欒奕見眾人均按自己所說,翻到第八頁,便朗聲誦讀道:“凡樂於奉獻之人,他的功績便會記在天上的冊子裡,到死去那一天,他將跨入天上的門。在那兒,主母會依據他的功績給予獎賞,獎賞他數倍於奉獻資材的金銀、土地。”

在民族數千年文明發展程序中,宗教始終處於匆匆過客的尷尬地位。人們在寺廟中穿梭,向佛道神靈祈求,看起來虔誠,可實際上真正全心全意信奉神靈的沒有幾人!

真正的信仰從本質上更多的是追求奉獻,而中華文明自古以來信奉佛道諸教者多數則是為了索要回報。他們花幾十元錢買一炷香,送到神靈面前,為得是讓神靈庇佑他,或是幫他渡過難關,這是一種貪圖彙報的給予,他們渴望用那幾十元錢換回價值幾千甚至幾萬的利益。他們從本質上愛的不是所信奉的神,而是自己。

所以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個沒有信仰的民族。若強行加上一種信仰,那便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道德體系,然而,道德這個東西是虛無縹緲的,沒有任何的約束力,無論是遵守道德,還是違犯道德,均沒有任何清規戒律予以獎懲。

而宗教信仰確是不同,它是道德體系實體化的產物。它藉助神靈所制定的,符合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教規,約束世人。世人若是遵守教規,則可升入天堂,或永登極樂。若是違反教規,則下地獄,入地府永生不得輪迴……

所以,信仰缺失,就意味著缺乏仁愛的奉獻之心。這是中華民族的劣根性之一。這也正是為什麼後世的中國有那麼多富翁,每年的慈善捐款卻只有那麼一丁點的重要原因。人們寧願將大量的金錢存在銀行裡,卻不願意捐獻給需要它們的窮人,因為捐錢對於巨大多數人來說得不到任何好處,最多博得個好名聲。名聲是虛的,隨著時代發展,人們越來越務實,對於他們而言,好名聲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