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實、有魄力,總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娃哈哈能有今天,全靠他。”宗慶後曾經回憶:“合資之後,達能曾向娃哈哈派駐了一個市場策劃、一個搞技術的人,都被我趕走了,因為我覺得他們完全不懂中國市場,所以就不甘心聽任達能擺佈。我記得很清楚,無論我要增加七條水生產線,還是上馬非常可樂,達能都不同意。但我堅持投了,投下去還很正確,每年有40%~50%以上的增長,達能也就無話可說。”宗慶後的“市場感覺”完全來自於感官與經驗。他不相信二手的資訊。“我一年有一半時間在外面跑市場,我相信我的個人市場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娃哈哈市場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這就是流傳在營銷界的“宗慶後”神話。

我在濰坊辦案時,考察了娃哈哈的工廠。當時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執行力,當時我們要影印四十厘米厚的案件材料,結果廠裡的影印機壞了,影印兩張,等兩分鐘,才能再影印。但是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就愣是耐心地影印到了凌晨五點,把整理好的卷宗拿給我。

這時我想起韋爾奇從塑膠廠來到華爾街的感觸。韋爾奇當時感慨道,在他的通用製造業集團裡,如果一間企業出了問題,其他企業的老總必然會解囊相助,幫助同伴渡過危機;而在華爾街,公司出了問題,所有的員工都說不知道,但是年終獎金不能少一分;某一個同事出了問題,其他的人全都落井下石。當然北京律師界看來永遠趕不上美國華爾街那麼壞了,不過在濰坊遇到娃哈哈這樣樸實忠誠的員工,我非常感動,無法言喻。

濰坊的老總聊到老闆宗慶後,說宗慶後到了工廠,不像總經理,倒像個老工人。遇到什麼車間技術問題,宗慶後手拿一把卷尺,這比比,那比比,就跟工人說應該怎麼怎麼樣做,員工對他服氣的不行。當然宗慶後的本事不在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