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找到一種方法,讓孩子不再那麼貪吃。

諮詢師:斷食可能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危害,他不太可能理解父母的想法,相反,他有可能因此憎恨父母,或是採取其他方式索取零食。因此,我認為你們還是要調整一下方法。

王女士:是呀,我們也覺得總這樣下去不是個事,所以才來請教您。

諮詢師:您能不能告訴我,當初您給孩子餵奶時的情況,比如您的奶水多嗎?孩子吃得多嗎?

王女士:嗯,不多,不過我喂的時間比較長。

諮詢師:您怎麼知道不多,是醫生說的嗎?

王女士:那倒不是,是孩子姥姥說的。我每次餵奶的時候,我媽都會幫我,還總說我沒經驗。

諮詢師:能具體說說嗎?

王女士:嗯,比如當孩子吃了一會兒,吐出奶頭,或是想睡覺時,我媽都要把他搖醒,並讓他的小嘴繼續對準奶頭吸。就算孩子吐了奶,也要再灌一些進去。她說孩子貪睡、貪玩,其實根本沒吃飽。

諮詢師:您認為您的母親是對的?

王女士:當然了,她有經驗,我當然不懂。

諮詢師:這種方式持續了多久?

王女士:我媽後來呆了一段時間就走了,可即便她不在身邊,我也會讓孩子多吃上幾口。

諮詢師:可他如果已經吃飽了呢?

王女士:他怎麼會知道?每次都是我看著時間,按我媽說的話做,直到我覺得他差不多該飽了,才讓他睡覺。您是不是說,兒子的肥胖可能與當年吃奶太多有關?其實我也想過,可事情已經過去那麼久了,想改也來不及了。平時我也看到許多小時候吃得比我兒子還要多的孩子,現在也不那麼胖呀?

分析

1、老人的經驗成為母親餵奶的宗旨

我告訴王女士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控制飲食,並加強運動,調整心態。然而我心裡十分清楚究竟是為什麼。當幼小的生命全身心的感受親情和安全的時候,他會以最大的誠意接受來自大人的全部資訊。比如姥姥和母親的關注,以及她們希望他快點長大的那種急切,於是他就會多吃!至於這多吃的幾口會帶來什麼後果,或與自己的感受有什麼關係,在強大的親情壓力下,便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畢竟,一個小生命的反抗是無力的,他最多隻能以“想睡去”或“把頭歪到一邊”等方式來表達他已經吃飽了。可這個“飽”,不是大人們認為的“飽”,大人們認為的“飽”才是權威的“飽”,更何況姥姥可能有“吃不飽”的捱餓經歷,所以她當然希望自己的外孫子不再捱餓,吃得多多的,長得胖胖的——其實,這就是讓一個嬰兒為她當年的焦慮負責。

哺乳期(2)

2、被“強迫”的孩子

這位母親並沒有這位老人的心結,她只是一心希望孩子健康,但長輩的經驗不能不聽,畢竟,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此時,她是沒有判斷力的,沒有自主權的。這是她,也是許多年輕母親的習慣。

而那個嬰兒,更是不可能堅持自己真實的感覺。對那麼幼小的生命來說,只有順從大人,自己才能保證生存權,獲得安全感。因此,他把這個順從取悅的過程深深記錄在自己的潛意識裡,成為性格的一部分。於是,“必須多吃”的性格特質,導致了他的過飲過食,以至於形成今天的肥胖症。

3、強迫症的來源

在此,我們並非要說所有的肥胖症均源於多吃的幾口奶。但當一個人在嬰兒時期便必須與自己的真實感受(飽和餓的感受)切斷時,他的性格里就會形成一系列不良特質。這就為強迫症埋下了伏筆。

有一些人,當他們上學、上班的時候,他們總會最先感受別人的焦慮,總喜歡把別人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總善於看別人的臉色……這些臉色,在嬰兒時期,他是不能不看的,久而久之,他把這種習慣帶入後天,直到他莫名發作,乃至形成強迫症。

當一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強迫吸收不必要的營養時,他便從本性發育的起點上學習了“不與自己的感受接觸”。這就是失去本性。孔子說過:食色性也。也就是說,飽和餓,是人的本性。什麼叫本性?就是隻要他是生命,無論是動物或人類,無論他是1歲或80歲,感受都是一樣的,全部被自己的神經系統支配,別人無法替代和感知。這其實非常容易理解,渴了喝水,餓了吃飯,冷了取暖,悲傷哭泣……均屬於人類的本能,如果家長用權威來修改孩子的本能,以愛的名義用自己的感受來替換孩子的天性,這個孩子就一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