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草木、地理、天氣皆為兵的諸葛亮賞識,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謀略一定也是很非凡的,但即使這樣他必須承擔戰爭失利的後果,即使在出戰之前他沒有請命出行,結果還是諸葛亮兵退岐山。因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諸葛亮一出岐山給養全憑蜀道,這樣的道路是不會長時間用兵的,也不在曹芳以誰為帥,即使是曹真繼續為帥,諸葛亮的大軍必回漢中,這是定律,不過是遲早的問題,不過馬謖把蜀軍迴歸的日子提前罷了。
做人臣,我欣賞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為臣之道,也欣賞諸葛亮的成竹在胸的未行之前先算定的謀略。但,失街亭非馬謖之過亦,實則是戰爭的需要,是戰術的必須,就像在貞觀之治必須有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失去武則天的強權政治,肯定沒有開元盛世一樣。 。。
桃園結義不可取
《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三人的桃園結義是千古佳話被人們流傳。本來,幾個自認為交情不錯得人拜把子原無可厚非,但像劉、關、張一樣以一生的喜怒哀樂都給予拜把子身上對自己實在無益。具體原因如下:
1、劉備誤導關羽、張飛反叛朝廷。劉備他本來是漢獻帝的皇叔,按照皇廳的規矩,皇帝在那兒他本來應該在那兒,為朝廷效力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代,都是天經地義的,但劉備在皇帝最需要他的時間離開漢獻帝,而且還開闢疆土,最後自封為皇帝,這是不忠。
2、關羽為誰而死?答案很肯定——為劉備。劉備這個小人竊取荊州後不還,是關羽死於非命的根本原因。暫且不論關羽為這個小人出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攻城略地,但在曹操處,關羽應該就不會因為別人的原因而死於非命,可能還會加官進爵。(曹操以封關羽為“漢壽候亭侯”)
3、張飛為誰賣了命?答案也很肯定,他的拜把子——劉備。治於國,無論是在何時,軍隊的裝備一般都是當權者定。但劉備就沒有,張飛感於與關羽的感情,要求部下在三天內治齊白旗白甲,為關於報仇雪恨,結果被屬下謀害,與關羽一樣死於非命。
4、劉備興兵伐吳,本身就是一種錯誤,是對國家不忠不義的。蜀國政權剛建立不久,百廢待興,而且對於漢朝滅亡的原兇——曹氏家族不聞不問,卻不顧勸阻一意孤行,結果有了火燒聯營的結局,死在白帝城,把一個扶不起的劉禪交給諸葛亮。
由此四條原因,我想拜把子可以,但不要像桃園三結義一樣,因為生命確實寶貴,一生的機遇難得,君不見如今就業這樣難嗎?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發展經濟與經濟以外的
前些時間,隴南徽縣的鉛中毒事件讓平靜而又落後的甘肅隴南市變成媒體的焦點。隴南作為甘肅南部落後地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甘肅省政府的不作為與瀆職之過。1986年,胡耀邦總書記在視察隴南時為隴南的經濟發展提出了“種草種樹”的發展原則,那時的隴南真可謂是“青山綠水”,人民是勤勞的,生活是幸福的,就連河裡的小魚都是歡快的,白水江清澈見低,白龍江兩岸花紅柳綠,讓人猛不定認為來到江南。可是,自從1993年,鄧小平的大手一揮,隴南的綠色日漸較少,白龍江也變成了長江中上游的老大難,直接威脅長江流域的水質。
其實,在人類經濟發展的同時對自然的威脅已經變成十分嚴重的事。隴南在甘肅南部,其在歷史上就是兵家長爭之地,尤其在三國時期,隴南就設陰平、武都兩郡,自然資源匱乏、山大溝深,是著名蜀道貫穿地。歷史與當代一樣殘酷。隴南的特點就是“有各種礦藏,但儲量一般都很低”。中國九冶公司在金昌遇到礦藏短缺的尷尬後,就把目光投降隴南的成縣,於是就有了九十代中期在隴南開發各種礦藏的狂潮,開始對隴南生態瘋狂破壞的階段。那時開始,隴南就不再是青山綠水。
徽縣鉛中毒事件看似偶然,其實那是甘肅省政府如此作為的必然,在這個狹長的地域,甘肅人民養育了多少用鮮血染紅頂戴花領官僚,在政府就有“慶陽人跺跺腳,中國就要抖三抖”的說法,那是革命老區,我們不必說它,但你看看現在在各地官僚,不少於40%與甘肅有關。在目前煩躁為主題的中國各級政府當中,要想走出甘肅,就有一條必經之路——光彩奪目的政績,甘肅就變成它們最好的試驗場地。畢竟甘肅是山高皇帝遠,農民的貧富於政府官員的作為無關,只要表面做的富貴堂皇,何愁不日升遷?
經濟的發展的本意是“人民富裕,國強民安。”在甘肅你是更本找不見這樣的本意,這或許就是甘肅人的悲哀,也是因為如此,我常聽見甘肅人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