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朝中輿論的反彈,破船也有三分釘,一個普通的商人沒準就是某閣老家族中人,或是總能說上兩句話,一件兩件事不怕,幾百上千件惡事匯總了,錦衣衛就自然引起眾人側目。
可能是感覺到了危機存在,張惟賢在幾年前開始改弦更張,錦衣衛不再良莠不分的招人,甚至還主動革退清理了大批不合格的校尉,對普通的商戶和行商也不再繼續雁過拔毛,而是依託官店王府來敲詐勒索,反正這是舊規,任何人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申時行一直奇怪,張惟賢不停的從京營和保定等地駐軍裡選拔好手加入錦衣衛,訓練好了再塞進內操,錦衣衛規矩漸漸嚴格起來,訓練也較為勤力,儼然是京城各衛中的精銳,他不大明白,張惟賢是從哪裡弄來的這麼多銀子。
萬曆的內操一直維持在三千到五千人之間的規模,基本上全部是青壯年的太監組成,裝備極好,小軍官都穿著精緻的鎖子甲,普通內操兵也有鎖子甲或棉鐵甲可穿,上層更是一水的山文甚至是冷鍛瘊子甲,大明武庫對邊鎮和普通的京營兵當然不能無限開放,對保護自己的太監內操兵當然是極盡大方,不僅是甲冑,持有使用的武器也是最上等的,一柄腰刀就得七八兩銀子,還有大量的工部制的質量上乘的火槍等物,這一支兵馬算是叫張惟賢練了出來,除了普通內操兵外,擔任軍官的多半是京營武官和錦衣衛選送進去的,這也是萬曆允准的。
掌總的當然還是太監,不過只負責管理裝備和後勤,掛名而已,主要的操練和管理落在張惟賢這個內操提督官身上。
“閣老,”一箇中書舍人跟著轎子行走,眼看左長安門在望,忍不住說道:“張惟賢此人勢力越來越大,錦衣衛足有過萬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