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7部分

,庫中如洗,連百官俸祿都發不出來的尷尬境地,到現在庫藏充盈,如果按目前的消耗來看,三十年都用不遠他現在聚集在太常庫和太倉之中的財富,連內庫也是十分充足,按現在的每年的開支,可能數十年內,不必擔憂再回到那種財政瀕臨破產的窘迫境地了。

“……數十年內,可無饑饉矣……”

張居正的話,惟功一點也不贊同,身為後來者,他可是知道萬曆三大徵的消耗有多大。光是一個壬辰倭亂,消耗的白銀就有八百萬兩,其餘的軍需物資應該倍之,光是這一次戰事,就將遼東地方的財力人力消耗一空,將大明中樞最後的一點財力消耗一空。

如果不是日本人將大明拖到如此疲弊的地步,當老奴興起時,以萬曆在這等事的天資,也不會在薩爾滸一役之後,完全沒有大舉興師的打算……沒錢,沒力氣,明軍只能添油,從來沒有真正聚集過九邊大軍,行雷霆一擊,看似一個龐大的擁有百萬以上常備兵力的大帝國,但每次與後金做戰,從薩爾滸到松錦大戰,集結的兵力從來沒有超過二十萬人,如果錢糧充足的話,在蒙古不具威脅,內地流寇尚未致命之時,又何至如此?

所以後人才說,明與其說是亡於流寇,亡於建奴,倒不如說是亡於無能而龐大的官僚集團,亡於選拔人才的制度,最終還是滅亡於財政制度失敗下的財政破產。

但對眼前這個不久於人世的老人說這些,又有何意義?

無論如何,張居正在他所處的時代,在他的經歷,經驗,學識所能提供的一切條件之下,已經儘可能的做到了最好。

眼前這位老人不是一個普通的政客,而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政治家!

“財賦之事,我能為之。而邊疆之上,攻伐不臣,就是需要靠你了。”張居正感慨之後,又是轉向惟功道:“戚繼光老矣,而且,在我身後,他未必能再鎮守薊門。”

“是……”惟功艱難道:“戚帥估計很難再留鎮了。”

這是很明顯的,宣大,薊鎮,遼東,這三鎮有兩千裡以上的鎮守區域,特別是薊鎮的範圍與京師實在太近,三屯營等地就是京師的門戶,薊鎮又是營伍兵力最強的地方,戚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