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副果然如我所料的表情,緩了緩語氣說道:“前邊的這些基本工序你都已經掌握了,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開窯入坯,進行下一步的操作。現代科技發達,除了以前的柴窯和煤窯之外,現在還有了電爐窯。比起前兩種燒柴或者是燒煤,電爐窯的溫度更高,燒出來的瓷器更加的緊緻,釉面氣泡少,但是與此同時往往帶有很亮的釉面光,不如柴窯和煤窯燒出來的釉面柔和溫潤。”

徐久照認真仔細的聽著,因為發掘了蹭書神技,這些內容他也在書籍上看到過。可是書本上的東西到底不如言傳身教來的印象深刻,便於理解。

韻文瓷器廠是有電爐窯的,不僅是如此,小型的電拉坯機也有,徐久照還專門跑過去看了看。

除了電爐窯,還有一個專門用來燒柴的蛋形窯。

這種蛋形窯是瓷都景德鎮最普遍的一種窯,徐久照太熟悉它了。

高師傅製作的這一批仿古瓷燒製的溫度在1200…1600度左右,把坯料送進去之後,還需要點火升溫到最佳溫度,整個過程因為坯料的大小和釉色的不同要求3…7天不等。

入窯之後開燒,高師傅打發了徐久照,窯爐升溫到最佳需要一天的時間,並不需要守在跟前。

徐久照趁機去修自己的電動車,推著電動車來到了維修的地方,修車的夥計開出了500的高價。徐久照簡直心如刀割,討價還價了半天終於還價到380元。

徐久照磨著牙,蔣忻的名字幾乎被他磨碎了。

蔣忻也是冤枉,他並沒有賴賬不賠的意思。誰讓直到現在徐久照都沒有明白手機通訊的重要性呢。

也怪他現在所處的環境,讓他對這個不太敏感。

一開始在加護病房,醫生不讓吳久利用手機,於是吳久利真的老老實實地沒有在病房裡邊用過一次手機。

而回到福利院裡,吳院長也是不用手機的,人家用固定電話,福利院裡邊的孩子們更是沒這個條件了。

等到了瓷器廠,高師傅對於手機這種高階產品雖然也說不上牴觸,卻也不喜歡老年機這種明顯顯老的玩意。於是明令禁止在工作場合使用手機,他自己更是不帶,要找他就只能打廠子裡邊的電話,人力傳話。

如此這般的,徐久照就錯過了理解手機通訊便利之處的時機。

雖然他在馬路上、在書店裡蹭書也看見人自言自語或者是耳朵邊上比著一個東西說話,只可惜他看圖識物的時候認識的是老版本的影象,而現在人們用的偏偏都是智慧機了。

更坑的是,當時康復科的醫生讓他認識的手機的時候是跟MP4和遙控器之類的電子產品放在一起的!只知其名,不解其意的徐久照當然不知道那壓箱底的二手諾基亞的重要性了。

☆、第 11 章

開爐燒窯從來都是投入大收穫少的事情。

每次燒窯要燒掉大約70公斤木柴,這還是小窯,如果是那種大窯,燒掉的木柴就要成百公斤以上。

現在這個世道,要煤容易,要這種燒窯的松木柴,就非常的難了。

但是松木柴卻是燒出精品瓷器必要的,只有真正的木柴才會在燃燒的過程當中跟胎體表面的釉面發生反應,造就出件件精美的傳世之作。

一個窯爐裡邊的空間並不是很大,瓷器的胎體並不能夠跟火焰直接接觸,而是要放在用耐高溫的粘土材料製成的匣缽裡。這些匣缽有方有圓,一般是根據燒製的瓷器大小來決定外形規格。

為了節省空間,所有的瓷器都是疊在一起被放在匣缽裡邊燒。匣缽的內部還要撒上灰,墊上墊圈,一方面用來平衡水平,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發生粘連。

一個窯爐裡邊,一排排的匣缽排列的整整齊齊,只有處於中心位置的那些才有可能出精品,而周圍那些則要看運氣了。基本上一批瓷胎放進去,只有六到七成的成品率,其中能有十件以上精品,就算是成功。

高師傅非常給面子,徐久照的這一件大作就被放在中心的位置當中。

再一次站在柴窯的跟前,徐久照站在高師傅的身後,看著熊熊燃燒著火焰的蛋形窯。高師傅則指點的說道:“看見那人了沒有,他就是這一次的把樁師傅,姓邵。他身後跟著的那個是他的兒子,其他的幾個有的是他的徒弟,也有的是學徒工。”

把樁師傅俗稱火頭,是燒窯能不能夠成功的關鍵人物。

窯師們製作完瓷胎,就算是完成任務了。而燒窯指望的就是這些把玩火的藝術掌握的爐火純青的人們。

邵師傅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