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氣的寫道:“如果《光與影的世界》都不能夠表達《感性:我現在的生活》這個主題,那麼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更能夠表達我們現在的生活。難道我們現在的生活不正是從一無所有的原始社會進化到現在這樣科學便捷嗎?”
“它不只是表現了一年四季,日升月落,還進一步的表現了現代人的精神生活,體現了人文情懷。我想要問問那些覺得跑題的人們,是不是一定要讓人幫助他們在題目上加上標點——《光與影,世界!》,才能夠正確的理解和看待這件作品?!”
這兩個人一站出來駁斥對方的論調,挑刺派的兩黨就有點吃不住了。他們沒有多少論證,只能蒼白的來回翻炒那點內容,很快人們就不再對他們感興趣。
炫技黨很快銷聲匿跡,而跑題黨則強撐著繼續,只不過所佔的版面越來越小。
吳淼見狀鬆了口氣,這場亂戰對掐總算是過去了。他不敢再耽擱,怕節外生枝,趕緊把四條屏送去了組委會。
國際雙年展的組委會已經等候多時了,很順利的報名簽約,把四條屏接收了過去。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專門設計的展位,燈光可以變換明暗,也安裝了軌道燈,可以展現這件神奇作品的光影效果。
雙方的交談很愉快,雙年展正希望展會上有這樣出眾的作品來吸引人們的注意,而吳淼也需要這個平臺讓自己負責的藝術家有更大的名氣。
因為訊息的遲滯,以及對外國藝術市場的不關心,歐洲為徐久照作品而掀起的風浪絲毫沒有影響到國內。
只不過這種平靜沒有多久被一個被世界各國轉播的新聞短片打破,更是給已經開始降溫的歐洲加了一把柴。
儘管有幸存者,然而飛機的失事調查仍然在繼續。只不過因為有了見證者,調查進度進行得更加的快了。
澳大利亞新聞臺製作了一集倖存者的短片,這其中不光是採訪了澳方乘客,同樣也飽含中國的乘客。
倖存者當中唯一的空乘組成員空姐梅爾·康納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毫不猶豫的說:“如果沒有蔣忻那麼我們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得救。”
而艾登·霍布斯則說:“儘管我能夠為我們找到足夠維持生命的食物,沒有飲用水卻是一個大問題。最終是蔣忻想出了辦法解決了它。”
其他的乘客也或多或少的提到了這兩點,這讓新聞短片不由的把主題傾向了蔣忻。
人們會好奇,蔣忻是什麼人?他做了什麼拯救了這些人?以此為切入點,蔣忻的履歷被展現在了全世界關注的人們。
他是金融系高材生,經營著一家陶瓷公司。
鏡頭俯瞰著那座倖存者們生存了十九天的海島,採訪記者和攝像師試圖還原當時倖存者生活的景象。
他們來到了倖存者們搭建的臨時營地,這裡還有這篝火的殘餘痕跡,旁邊還留著坐鍋用的陶鍋。
美女記者一一拿起,向著鏡頭展示:“這是一個鏟子,完全陶質的鏟子。我想他們就是用這些工具來煮飯。這邊還有盤子,樹枝做成的筷子和木叉。”
美女記者踩著隱約的小道,來到了山洞前:“之前的採訪,每一位倖存者毫無例外的為我們拿出了他們在島上生存的這些天所使用的器皿。有的是盤子,有的是碗,也有人儲存了一個水杯。我不得不說這是我所知道的過得最舒適的漂流生活,基本的生活用品他們都有了。就算是沒有,他們當中也有人能夠製造出來。”
美女記者指著被石塊封住的山洞:“據說蔣忻就是在這個山洞裡邊燒造陶器,而海洋考察船所看到的青煙也是從這裡飄出來的。讓我們看看,裡邊還有沒有東西……”
一陣撥開封堵石塊的鏡頭略過,美女記者皺著鼻子說:“這裡邊的味道似乎還沒有散盡。哦——我看到了什麼?這是一個盆子,一個非常大的方盆!”
美女記者驚奇的圍繞著這個用幾個片狀瓷板組成的方盆轉了一圈,攝像師也特意的給了一段特寫。
“看著這麼大的方盆,我只能有一個想法。沒錯,這應該是一個浴盆!”美女記者驚歎的說:“我想我知道為什麼每一個人都要提到蔣忻的貢獻。他不僅僅是在危急關頭解開了應急滑梯讓他們有了附著物,更是在這個一無所有的島嶼上提供了最大的幫助。”
短片繼續,當問到他們當中除了蔣忻之外覺得那一個人讓他們印象深刻時,所有人又不由異口同聲的說:“徐久照!”正是因為他有這一位陶藝師戀人,蔣忻才會掌握這門發揮了巨大作用和提高他們生活品質的技藝。
蔣忻播空接受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