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上的巧合,讓我再次聯想到那位北川老領導說過的話:“5·12”地震傷了北川人的皮肉、唐家山堰塞湖傷了北川人的筋骨,“9·24”洪災傷了北川人的心!趙海清好像就是那顆受傷的“北川之心”。令我欣慰的是,不到半個月時間,我在成都再次見到他時,他臉上又有了紅潤,而讓我吃驚的是,他說他已經開始工作。他來參加這次會,就說明有某種慾望開始在他心中萌動,他的生命又開始活了。但是在不受自由意志控制的夜裡,他還是被某種力量以夢境的方式被拖入一場“激烈的精神鬥爭”中。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趙海清訪談錄(1)
趙海清是北川縣陳家壩鄉黨委書記。海清跟我早在2002年就認識,那年他到行政學院公務員班學習,我是他的班主任。陳家壩是北川“關外”受災最重的鄉,我早就聽說,陳家壩有幾個村子整體都沒了,很多北川人都說,陳家壩受災程度不亞於北川縣城。趙海清這次名聲大振,是因為5月13號CNN記者對他的採訪,他被稱為“感動世界的北川硬漢”。但是在地震後我跟他的幾次接觸中,他反覆表達一個觀點:陳家壩受的關注太少,因為陳家壩從交通上講是一個死角,領導和媒體都很少能到達,因此,他對陳家壩的災後重建充滿憂慮。趙海清名聲在外,身處災區的人我們反而不知道,因為那些日子裡我們根本沒有條件看電視。我們的訪談,主要是談工作,他很少說自己,因此,關於趙海清的許多事,我們都被矇在鼓裡。
對趙海清的訪談是借用陳國興局長的辦公室進行的。上午訪陳局長的時候,趙海清就來過,中午吃飯,他又匆匆來敬了一杯酒,但很快又離開了。他似乎一直在忙著什麼,還是在迴避著什麼?直到下午兩點過,他才坐下來,開始正式接受我們的訪談。
受訪人:北川縣陳家壩鄉黨委書記趙海清
訪談時間:2008年7月21日下午
訪談地點:安昌鎮北川縣安監局臨時辦公點
訪談人員:清華大學應急研究基地周玲;北師大社會發展研究所張譽譯;綿陽市委黨校張建
張譽譯:趙書記,您現在還是陳家壩鄉的黨委書記嗎?
趙海清(笑,用普通話):是呀,還是。老不進步的人。
張譽譯:趙書記您看,我們的目的是……
〔趙海清的手機突然響起,他說一聲“對不起呀”,便接聽電話。〕
趙海清(用四川話接電話):唉,你好……入住呀?入住了一千人,絕大多數沒有入住。……哎呀你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知道吧?我需要四千套板房,我只建了1700套,現在已經不建了,你說我怎麼來入住?硬是把我逼得惱火(厲害)。我只能首先考慮學生呀,把學生先安進去……這個你不要報道不要宣傳,我們那個地方做得差,啊,你讓其他人代表北川,我們就沒法代表,啊。……我給你說,住進去都是他們佔進去的,都是我清理的物件。我現在提出的口號是都不住平板房,知道嗎,都住平板房我拿什麼搞建設?沒法修房子,知道嗎?如果要修(板房)的話,還要給我修兩千多套,我才有法解決所有老百姓的問題。……援建的人換防了,搭板房的人都走了,搞災後重建的人又來了,但旗幟沒有倒啊,還是青島,嗯……不好意思哈,我們做得不好啊。
張譽譯:那我們就開始啦?
趙海清:好。
〔訪談剛一開始,趙海清的電話鈴再次響起,他看一下號碼,中斷訪談接聽。〕
趙海清(四川話接電話):哎,你好!……他給我也打電話說過這個情況,……不著急,有啥子情況你問一下,問我們也行,沒得啥,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對、對、對,包括我兒子他們,都在曲山鎮,都在曲山鎮辦的。……對、對、對,好嘛,……沒有、沒有,這是應該做的。好。
〔趙海清收起電話,繼續接受訪談。〕
趙海清(普通話):……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從陳家壩鄉政府出來,我們什麼都沒帶,一張紙都沒有帶出來。
周玲:就是地震的時候?
趙海清:對,整個辦公樓,二樓變一樓,整個辦公樓沒有了。後來有一次上面來檢查說你們物資發放要登記、要造冊,我說造什麼冊呀,我連一張紙都沒有我造什麼冊呀,但是你可以檢查,我們發放的東西,全部發給老百姓了。 。 想看書來
趙海清訪談錄(2)
周玲:當時地震發生的時候您在做什麼?您的第一反應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