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你和你的銀行賬戶都能因此獲得巨大的收穫。

蘇黎世投機定律三 (5)

本章的投機策略

定律三告訴你,當困難來時,不要等待,果斷地離開它。

不要期望,不要祈禱。期望和祈禱無疑是好的,但它們不是從事投機的利器。

沒有人會認為執行這一嚴格無情的定律是容易的。我們已經考察了它執行過程中的三個心理障礙:怕後悔、不願放棄部分投資和不願承認錯誤。這幾個問題中的一個或者幾個都會折磨你,你必須要以某種方法克服它們。

這個定律是關於投機活動的,而不是關於心理自助的,因此它無法給你建議幫助你克服這些障礙。那是一個內在而個人化的過程,我們每一個人所能採取的方法可能都不一樣。定律三隻是說,學習接受損失是一個基本的投機技巧。事實卻是,多數人沒能學會這種技巧,那就是為什麼他們沒能成為好的投機者或賭徒的關鍵原因之一。

蘇黎世投機定律四(1)

論預測

人類的行為不能預測,不要相信任何未卜先知。

回顧1969年,當時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約為5%,那時經濟學家一致認為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通貨膨脹率會緩升,而後的10年則會逐漸平穩。但事實卻遠不是如此,它漲了一倍多。

1979年,當該指數躍升至%時,專家們又一致認為它會停留在兩位數字上,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事實上他們又錯了,它在1982年時回跌到了1969年的低水平。

這是不是使你感到奇怪,經濟學家對未來顯然並不比你我知道得更多,我們為什麼仍然要聽信他們的預測呢?

毫無疑問,我們聽信他們,是因為未來的知識一直是人類執著追求的物件。如果今天你預知明天的股價,那麼你就會變得富有。任何時間,任何人講述即將要發生的事情,我們都會帶著尊重和希望的心情聆聽。

但是,聽來的預測多半證明都是錯的。回溯到1929年的那個夏天,8月23日,《華爾街日報》告訴讀者,他們可以在股票市場上大賺一筆。該報專有的“水晶球”,一直宣傳的預測未來的技巧——道氏理論(Dow Theory,泛指查爾斯·道對股票市場的看法)透露說,“一個重大的上升趨勢”已經在股票市場被確立,“秋季的展望看起來比任何時候更輝煌”。但是,幾個月過後,每個聽信了這一預測的人都在陰溝裡翻了船。

最近幾年,股票市場的風頭人物約瑟夫·格蘭維爾(Joseph Granville)在1981年初曾預測股票價格將暴跌,“賣出所有持股!”他這樣命令數千聽從他的投資建議的信徒。預期的暴跌並沒有發生,1981年的股市只是不停地上下起伏,但是格蘭維爾繼續主張拋空。次年,壯觀的多頭市場開始出現,那是人們記憶中最大,也最突然的一次。手中沒有股票的人真是無限懊悔。

格蘭維爾並不是唯一沒有預測到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的人。對金融預測來說,1983年格外令人沮喪。讓我們看看那些資金管理者的情況吧,就是這些管理保險公司、退休基金之類的投資(或者我們寧可稱之為投機)的專業人士。1983年,按照《紐約時報》的估計,3/5的高薪投資專家對未來的推測非常不準,以至於他們比一個靠骰子來選擇股票的投機新手賺得還少。

衡量投資績效最常用的工具是標準普爾500指數。1983年,指數漲了22%左右,換句話說,如果這一年你的投資組合有22%的利潤的話,那麼你的績效只是達到了平均標準,這時你只能被評級為C。而根據《紐約時報》的調查,60%的資金管理者比平均水平還差。

舉個例子,一位一度很有名的經理人曾預言說,利率將在1983年下跌,因此他大量投資債券。但利率卻上升了,結果所有固定利率的債券價格急劇下跌。這位仁兄又認為藥品公司股票會上漲,但是它們又跌了。他又想到,電信業的改革對MCI公司尤其有益,於是他把所有資金都用來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結果卻成了一堆廢紙。

你一定要明白,沒有人能對明年、下星期,甚至明天將要發生的是有任何清晰的概念。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名投機家,你一定要擺脫聽信預測的習慣。最重要的是,你絕不要把經濟學家、市場顧問或其他金融預測家的話當真。

當然,他們有時也是對的,而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是危險人物。他們在預言的生涯中混過幾年,便能驕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