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的陣型,是所謂的“大小梅花陣”,速度最快的銅山營十一艘快攻船趨前,作為前鋒。
後面的福建水師師船大隊呈五點梅花布置:即水師提標三十五艘大型師船居正中,海壇協十八艘船在左,閩安協十四艘船在右,福寧鎮二十一艘師船在前,緊跟在銅山營的快船後面,而南澳鎮的十艘大船在最後壓陣。這就是五點大梅花。
而在陣中的提標又分成前後左中右五營,再排出個梅花陣,這是小梅花。
這“大小梅花陣”還是中國古典的戰法,大體上陣中套陣,環環相扣,大小配合,敵軍一旦入陣,便會四面八方都有炮石打來,陷入重重包圍。
福建水師這一路駛來,倒也稱得上軍容整肅,堪稱堂堂正正之師。
“前古典時代!”英海軍第一分艦隊已經到了小金門島北側觀戰,“如果他們裝上衝角,船再大一些的話,倒是和西班牙無敵艦隊一樣華麗。”璞鼎查也是海軍少將,對海軍的戰史頗為熟悉。
14對陣
“這船也太小了,”同樣在期間皋華麗號上的海軍司令巴加說:“陣型這麼緊密,真是排炮的好目標。”
第二分艦隊的司令官和他想得一樣,看著清兵的師船慢吞吞的來了,便有條不紊的拉出一條戰列線,下錨,穩定船體,準備射擊。
伯蘭漢號在最北面,後面是布朗地號,嘟嚕義號,鱷魚號等,一直到最末尾的保皇黨人號。
伯蘭漢號上有炮七十四門,其中十六門五十四磅炮,這時,清兵的師船已經進入了它的攻擊範圍,但它隱忍著,等待著,讓對手落入陷井。
福建水師最前面的是十一艘快船,這些船體積較小,頭型較尖,藉著西北風,溜溜的向英海軍第三分艦隊衝了過來。
稍後的是福寧鎮二十一艘師船,排成個大致的雁行陣,左翼由福寧鎮總兵曹壽親領,右翼則是由他的親信參將汪百孫率領。
提督竇振彪帶著水師提標和其他三鎮跟在後面。
“鎮臺,今日要讓竇軍門一干人等,看看我福寧鎮的手段。”曹壽身邊,一個年輕人大聲說道。
曹壽大約五十多歲,目光炯炯,但總有一股閃爍之意:“石頭仔,切莫輕敵,還記得這一陣子我和你說的話嗎?”
“是!”那青年是曹壽的義子,叫熊石頭,靠著總兵的提拔,二十多歲已是都司了。
……
去年夏季,還是鄧梃楨督閩的時候,英軍艦船竄犯過一次廈門,此後,曹壽、汪百孫就把熊石頭叫道了僻靜的書房裡,和他交代福寧鎮這一支的傳承。
還是在前明天啟皇帝的時候,遼東東江鎮下的水師一部,移陣福建,以剿滅劉香七、鄭芝龍等海寇,這就是福寧鎮的來歷。當時東江鎮總兵毛文龍感覺時局艱苦,便將自己的一個侄子送來福寧鎮,以傳下一脈香火。
後來,闖軍大興,崇禎皇帝上吊,福寧鎮就成了南明小朝廷麾下的一支武力,由於常年追繳海寇,和後來被南明視為長城的鄭成功部甚為不和,在鄭成功放棄廈門遷臺後,福寧鎮卻留在了大陸,被後來的靖南王耿繼茂收編。
在清初時,這福寧鎮的諸將還希望尋覓時機,恢復大明,三藩之亂的時候還摻和過一陣,後來見事不可為,又向清廷降順。此後人心思定,福寧鎮中反清的思潮也就慢慢消散,只是在諸將的一些後人中留了個故國衣冠的影子,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去年英軍來襲,曹壽是知兵的人,便隱隱感覺大變將起。但他生在清朝,長在清朝,心裡對前明可沒什麼念想。不過是看看有無機會“驅除韃虜,恢復故國衣冠”罷了。
當天曹壽講到這裡,那熊石頭很聰明,便道:“義父,你要藉機興兵,借英夷的手反清復明?”
“胡說,那些英吉利生番,一看就是食人不眨眼的,比滿清還要歹毒十倍。”
“那義父對孩兒今天說這番話,是什麼用意呢?”
“大敵當前,自當奮勇殺敵,那英夷炮火犀利,為父只怕會沒於陣中。今日喚你進來,和你講清楚福寧鎮這段傳承,你便存個心眼,他日義父和你鮑叔父都不在了,你便好自己拿主意。”
“孩兒記得了。”
……
在廈門外海之上,福寧鎮的師船已經離英軍的戰列線越來越近了,大概不到半里地。
這時,就聽見海面上傳來一陣軍樂聲。
那是曹壽、熊石頭等人從未聽過的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莊嚴低沉,又帶著一絲激昂。是英夷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