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6部分

“這從何說起?”魏元忠茫然,這麼大的事,怎麼一點風聲都聽不到?

李威將前後說了一遍,又道:“只是猜測,但劉李二位相公極其不和,使這個猜測似乎要變成了事實。別人說未必有人聽,孤自己親口說,那麼輕輕一個推動,孤必去青海無疑。魏卿,你是讓孤說還是不說?”

第三百一十三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

“此人是誰?”魏元忠也緊張了,忘記國家安危問道。

“不知道。肯定不是二弟,也與明崇儼無關。謀劃此局,眼光很長遠,需看穿劉李二位相公不和,以及青海戰局,甚至料定論欽陵會屢次挑釁我朝出動大軍決戰,不是今年,在去年秋後此風言就揚滿東都。二弟與他的同黨沒有這麼深遠的眼光。就是裴shì郎也到年關時才漸漸看出來一些。也不是母后,母后與我爭得只是權利的分配。孤做太子,對她可進可退。但孤去了青海,生死兩茫,對母后也不利。再說,舉朝上下,論權術母后當為最,卻欠缺軍事上的認識。所以一度,裴shì郎也認為是他錯覺。孤也曾認真想過,有這能力必須有足夠的智慧,還要有軍事上的見解,那麼只有裴shì郎一人。可裴shì郎萬萬做不出這件事。”

魏元忠一邊聽,一邊在腦海想,也想不出任何的答案,喃喃道:“是誰?”

“不管是誰了,但是魏卿一跪,讓孤慚愧不安。為了獎卿忠直之心,孤也會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如果老天讓我活著,讓我登基,那麼這一場劫難就會化解,或能創造一個奇蹟。若不能,我就再穿那麼一次”

“穿什麼?”

“你去吧,去對我父皇稟報,有一策,爭議很多,需大朝會商議”穿什麼,打死了可不能說的,連碧兒都不能向她說。

……

第三次大朝會,鬨動了朝野

兩渠重要的,特別是對拱衛關中起了無可擬代的作用。然而沒有逃戶重要,看似逃戶,背後牽連到大戶兼併,貧富不均這兩個嚴重的課題。因此太子要大朝會獻策,朝會還沒有開,立即引起萬人矚目。

洛陽全城轟動,有的人都說看到東宮夜晚冒霞光,有的百姓直接說李威出世時,滿室飄香,繁星似雪,長虹貫空,差一點就來了一個如來佛祖降世時步步蓮huā。

聽到碧兒的議論,李威說道:“孤這一回真上了火架。”

朝會開始,大大小小的官員皆來到朝堂。

李治特地讓人搬了一個胡chuáng,讓李威坐在他的旁邊,天漸漸開始明亮起來,大臣們魚貫而入。陸續到齊後,李治說道:“弘兒,有何策略?說出來。”

李威jīng神不大好,也很不情願。遲疑了一會兒道:“兒臣是有一策,為什麼要在大朝會上說?外面的事,我過問過。一些州縣確實逃戶嚴重,還有一些州縣不是很嚴重。其實人口一直難以普查,逃戶多少,拭問那一個刺史能報一個準確的數字?”

休說唐朝,就是後世,人口普查都有誤差。

“轟動如此,梁金柱一案引爆的,又很側目,許多太守是因為逃戶壓力大,還有是隨聲附和湊熱鬧,還有……就是想使我不利,抱薪救火,乘機推動。但各州縣爭執如此,又要出兵吐蕃,此事需要解決。因此我要在大朝會上說,就是解決,大家必須放下成見。若還有什麼想,即使我策略有用,最後爭執之下,依然於事無補。”

這才是問題的關健。休說是一個苟同的策略,就是一個好策略,朝堂分裂之下,也執行不了。或者就勢,變利為害。

李治坐在正中,又有些下不了臺。李威不會考慮他感受了,所有這一切,恰恰是父親引起的。說完,看著各位宰相,沒有繼續說下去,要等他們表態。

李敬玄道:“殿下所言極是,國家邊疆未寧,我輩卻在內鬥不止,這讓臣羞慚不己。”

李敬玄表了態,其他的人皆紛紛表態,但有幾個真心的,有幾個jiǎ心的,連武則天也猜不出來。

李威輕聲嘆道:“內鬥啊,不然這方土地,擁有世上最好的沃土,最勤勞最聰明的百姓,怎能屢次三番的衰落?”

一個個沒有吭聲。

“大家預設,孤就說說逃戶。逃戶原因主要是兼吞田產造成的,我朝立國之初,就立令嚴禁買賣田地,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此條律令成為一紙空文。魏御史上書說我朝還剩下二百年江山,若不問此事,也不過二百年基業。”

李治還是沒有作聲,雖然對李威在朝會上說此話,有些不滿。可坐視不管,問題會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