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是母親,這是宴請群臣,是國宴,太子比皇后位置又要重要,不細究也能坐,可真坐了也不大好。狄仁傑在遠處有些焦急,省怕太子真的將自己當作太子,一屁股坐下來,就差點喊出聲。
不過李威這點分寸還是明白的,說道:“母后,兒臣不敢。”
“唉,你讀的禮書很多,不是不好,也不要太過拘禮,坐到中間來,本宮與你父皇,也好與你談幾句話。”
那也不能坐,李威正要再次回絕,李治卻說了一句:“聽你母后的話,就此坐下吧。”
不坐不行了,也不知道父母親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好坐在他們中間。
武則天又衝站在遠處的上官婉兒一招手,讓她過來,說道:“婉兒,本宮聽聞你在少林寺作了一首詩?”
“回皇后,那是那天早晨跟隨太子殿下晨跑,突然想到皇后在少林寺寫的那首詩,斗膽仿照皇后,胡亂寫了一首。”
許多大臣不認識上官婉兒,但都聽說了,讓太子將她從長安帶到洛陽的。對這件事,大臣都很關注,畢竟上官儀才死沒有幾年。甚至有大臣對昔日上官儀之死感到很同情。
於是一起,盯著上官婉兒打量。
看到小蘿莉在武則天面前不卑不亢地回答,心中暗喝了一聲彩。果然不虧為上官儀的孫女,並且這個小姑娘長得也很出眾,只是歲數稍微小了一些。還有的大臣感到好奇,上官儀很有才華,都知道,可是上官婉兒才多點大,會作出什麼詩?難道是第二個徐惠?
“你念來給本宮聽聽。”
“奴婢不好意思念出,那首詩寫得不好。”
“無妨,你畢竟還小,就是不好,能寫出來就不錯了,唸吧。”
上官婉兒又看著李威,李威點了一下頭。有些明白母親意思了,這是當著群臣的面展現她的肚量,儘管我殺了上官儀,那是他該殺。可是他的孫女,我卻不會慢怠。
真肚量好,假肚量好,這次大宴做了這個表態,上官婉兒以後會很安全。
太子點頭了,上官婉兒只好用她還有些幼稚的聲音念道:“風臨竹影動,日開霞雲紅。分波昆閬越,碎露雲霧重。陪駕禱少室,侍賞近蘭叢。花臺無芳色,蓮塔滿松容。太子資善仁,祈福終有功。”
這首詩如果出自徐儷之手,也許只說聲尚可尚可,但出自於一個八歲的小女孩之手,有許多大臣還知道上官婉兒的學習環境,她跟在太子後面並沒有多長時間,大多數知識是在掖庭宮那個艱苦的地方學來的。這是何等的不易。
甚至有的大臣將自己與其他人琢磨了一下,估計這個大殿中一大半人八歲時絕對寫不出來這樣的詩作,儘管借鑑了武則天的那首詩。也只是借鑑,兩首詩詩意不同,性質不同,風格不同。
一個個咂咂驚奇。
武則天點了一下頭,道:“雖然仿照了本宮的那首詩,也不錯了。假以時日,未必比本宮遜色多少。”
李威聽了母親這一句話,很暈。
母親真的很自信。她的詩,自己還特地翻看過。假以時日,比你遜色不了多少?也不要假以時日,只要她成長到碧兒這麼大的時候,你的詩就不如她的詩。嗯,或者“王八”之氣,上官婉兒永遠不及你。
武則天繼續說道:“你很不錯,以後與碧兒好好服侍太子。回東宮休息吧。”
儘管宴會,上官婉兒與碧兒要回去的。
呆在這裡,她們還沒有坐下來的資格,站在旁邊服侍,又作賤了一些。回東宮,卻是最好的處理方法。但還有其他的意思,當著群臣的面,將江碧兒與上官婉兒的身份大約地定了下來。
什麼太子妃、良娣不大可能,但不是普通的宮女或者女官,是太子的人了。
還有,再次表現她的大度,上官儀的孫女又如何,只要有才華,我照樣賞識。
至少在說話水平上,李威現在與武則天差了十萬八千里。
上官婉兒也不知道有沒有聽出來,彎腰施禮道:“謝過陛下,謝過皇后。”
看著她退下,武則天衝李治說道:“這個小丫頭還不錯的。”
“嗯,”李治嗯了一聲,也不知在想什麼。當年廢武則天,可是他的授意,儘管上官儀很積極,最後上官儀卻成了他推卸責任的擋箭牌,遭到橫死。然後又說道:“開宴吧。”
宮人鼓樂,念頌詞,太監宮女上酒菜,大宴開始。
其實各個官員心中五味百陳。
竹紙出現,肯定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可現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