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萌,學習又不用功了,並且好幾次因為違紀,差一點被學校開除。全班學生就他差,他的操行鑑定總是36,第36名,而他們班一共就是36名學生。這個成績太低了,甚至影響到他的分配,為什麼?因為在當時在英軍,當時英軍的待遇是不一樣的,貴族、富家子弟出身的軍校學生,往往要分配到待遇比較好的軍隊服役,當軍官。貧民,但是學習成績好的,分配稍次一點的,但是待遇也過得去的軍隊學習。蒙哥馬利他只能到待遇非常不好的,駐地非常艱苦的地方去服役。因為他的學習成績最不好,這樣,蒙哥馬利畢業之後,他就分配到印度西北邊境的白沙瓦地區當一名少尉軍官,這是1908年的事情。
可以說蒙哥馬利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從上學開始就經歷考試無數,考試,每一個學期都要考試。儘管考得不好,但是他不怕,他早已習慣學習落伍的生活,和由此而產生的別人對他的輕視、蔑視,當一個人哪怕是孩子,做一件他所不高興的事,他不在乎這件事的結果,因為這個結果對於他太不重要了,他對這個事情不感興趣,可是蒙哥馬利喜歡當兵啊,他願意當兵啊,那麼在軍隊所做的一切他都非常在意。
所以在白沙瓦為什麼說是人生的起點,就是因為在這次服役中,在這裡服役中他參加了一次他終身難以忘記的考試。當時部隊運輸不像現在有汽車,有直升機,就是騾馬,那就不錯了,主要工具是騾馬車,那麼有一次軍官進行考核,考官問,蒙哥馬利出來了,蒙哥馬利,到,出來了。考官脫口而問,問什麼問題呢?騾子一天要拉幾次屎?蒙哥馬利脫口回答,六次。那麼考官說,錯了,是八次。你的耐心會讓你知道我的結論是正確的。考官說了,錯了,是八次不是六次。這個蒙哥馬利琢磨,騾子一天拉八次屎,答案就是正確的?他好奇心就上來了,他就觀察,觀察了半個月,果然發現騾子一天拉八次屎,後來他對別人講,他說:這次考試使我真正懂得一個軍人戰場的觀察力來自他對平時生活的積累,而縝密的計劃只能來自源源不斷的、全神貫注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他到老的時候還講這件事情。一個很小的考試,卻深深教育了他。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蒙哥馬利慢慢在軍隊就嶄露頭角。1915年他受傷住院,在醫院他反思他從前的生活,他深深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意義了,從那時候,他給自己的座右銘,蒙哥馬利的辦公桌有一個座右銘,筆比劍更重要。所以說,這個時候蒙哥馬利已經是步入中年了,那麼這樣,步入中年的蒙哥馬利向腓特烈大帝一樣,堅持不懈地閱讀于思考,以求精通他的職業,直到細微末節的各個層面,進而使他成為英國一代近似完美的名將。
蒙哥馬利的為將之道,幾乎每一個名將都有自己的崇拜物件,用現在的話講他都有自己心目中那顆星,蒙哥馬利也不例外。蒙哥馬利崇拜的不是自己的上級,也不是自己的爸爸,而是幾千年前的一個名將。這個名將叫做安東尼。古羅馬帝國的一個名將,安東尼曾經輔佐愷撒大帝南征北戰,足跡踏遍整個義大利,在他一生的戎馬生涯中,他總結了四大秘訣:就是作戰時堅強剛毅,失敗時頑強不屈,勝利是寬容敦厚,和平時友好親善。
歸納一下蒙哥馬利的為將之道可能從以下四個方面反映出來,一個是富有堅強的信念與真知的灼見。蒙哥馬利認為,能夠忍受痛苦具有應對任何意義上的意外事故的能力是取得勝利的基本因素,而高階將領要達到這一點必須要有堅強的信念,有了信念就可以在作戰準備時考慮周詳,在形勢有利時可以大膽行動,全力出擊。所以蒙哥馬利接著講,他說軍人必須能夠忍受痛苦,具有審慎準備的能力,並且不是說要一味蠻幹。真知灼見在軍人的成長中佔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他認為軍人的真知灼見就不要照搬照抄,因為軍事科學從本質上講是經驗科學。你想模仿前人名將打同樣一個戰鬥,沒有那個情況,不可能,你只能學習,不能模仿。蒙哥馬利說要從已知的基礎探索未來的事物,他對他的參謀長德。甘岡說,他說如果你模仿昔日英雄的作戰方案,把他套用於各種新的情況,你的悲劇就發生了。你的悲劇就發生了。所以說他對信念和真知灼見他有自己的想法。
他為將之道,第二點要強調高度集中指揮。中國兵法有一句話叫:權出於一者強,權出於二者弱。意思就講高階將領要有高度集中指揮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應對戰場變化的情況。蒙哥馬利講,他說:如果拿破崙把每一個作戰方案都交部下討論,那麼其中必定要有許多方案被他部下否決掉,那麼如果是那樣的話,拿破崙也不會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拿破崙了。所以蒙哥馬利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