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值觀宣傳卡片、職員手冊、12條溝通渠道,還包括每年一次的集團全體員工參加的“目標與行動”溝通會等形式都是共同價值觀和企業文化很好的宣導形式。

在對共同價值觀的宣講和“佈道”方面,中國的海爾、聯想、華為、遠大、萬達以及萬科集團等企業呈現出一種獨有的特色,而這些企業的總裁也多是共產黨員和軍人出身,所以,共產黨所鑄就的這種行為模式以及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

在中國搞品牌工程,與其捧著西方來的那些著名理論天天啃,還不如仔細研究研究國共鬥爭史,你一定認為這是故作驚人之語。但如果我們把國共兩黨比作兩個企業的話,則二者此消彼長的過程中所伴隨的“形象塑造”工程,足以令人拍案叫絕。你會發現,什麼“核心理念”,“CI”,什麼“整合傳播”,什麼“公關借勢”,其實早已經被中國共產黨運用得淋漓盡致。

1。核心理念。

國民黨的核心理念是“三民主義”,共產黨的核心理念是“共產主義”,二者的源頭均在西方。但共產黨定下的最低綱領為“推翻三座大山”,即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一根據當時國情作下的目標概括,實際上把共產黨定位為佔當時90%多的窮苦階層的代言人。

試想一下,要想向文化層次低下的貧苦百姓把共產主義理論說清楚,肯定艱難無比。但“推翻三座大山”則通俗易懂得多。事實上,後共產黨的傳播主要就是圍繞這一理念進行。其手段之豐富頗似如今風靡的整合傳播。

反觀國民黨的“三民主義”,其受眾本應是廣大人民,但國民黨手握主流媒體和教育機構,傳播並不成功。主要原因是沒有找到與當時中國國情契合的通俗闡釋,最終使對“三民主義”精髓的認識只停留在少數精英層面上。當時的局面與如今跨國品牌與本土品牌的局面有些類似。許多跨國品牌(如寶潔公司)在攻佔大城市時往往信手拈來,但面對農村市場則一籌莫展。但本土品牌(例如寶潔的對手絲寶)在農村市場卻如魚得水。

類似的例子還很多,例如可口可樂與非常可樂。其根本原因是由於大城市受眾普遍素質較高,對跨國公司的較為深奧,時髦的理念相對容易接受,例如,“飄柔就是那麼讓你自信”,很難想像一個素質相對較低的農民會因為讓自己自信而去購買它,就像他們當年會對“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毫無感覺一樣。價格和實用性是他們考慮的首要因素。“推翻三座大山”在當年是實用得不能再實用的需求了。跟我國幾千年來下層人民的“均貧富”思想一脈相承。

2。 CI:視覺識別與行為識別。

光是視覺識別,兩黨其實沒有高下之分。在旗幟或軍裝的設計上,兩黨各有千秋。國民黨在這一項中輸在行為識別上。我們都還記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幾乎可當作行為識別的經典案例。當時處於統治地位的國民黨,同千百年來的統治階級一樣,對其官員行為的約束肯定效果不佳,可以想像,當時的國民黨官員形象跟後來被描述成的“魚肉鄉里”的形象應該相差無幾。而共產黨軍隊則透過“所過之處秋毫無犯”的行為來逐漸樹立自己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3。整合傳播。

按理說,沒有電視,沒有廣播,沒有網路,談什麼整合傳播?但在當時條件下,共產黨利用力所能及的一切手段對自己的理念進行傳播,達到的效果令人吃驚。甚至讓如今我們的整合傳播汗顏。演講,刷標語,歌劇,小品,秧歌,左翼電影,左翼文學。無所不用。類似《白毛女》這樣的歌劇家喻戶曉,類似“打土豪,分田地”的標語漫山遍野。前幾年創造營銷奇蹟的三株應該說是學到了一些共產黨的農村傳播手段。例如,到處刷非常直白的標語。三株銷售業績的奇蹟應歸功於對路的傳播手段,而最後的失敗應該說是管理上的弊病以及缺乏危機處理經驗所致。

第五章 靈魂工程活化組織戰鬥力(3)

4。公關借勢。

這一如今被眾商家頻頻使用的手段,當年共產黨也有傑出運用。經典案例例如,“9?18”後,針對蔣氏“攘外必先安內”的言論,共產黨在國統區放手發動“反內戰,反迫害”工人運動,並聯合各民主黨派厲聲斥責國民黨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反革命行徑,樹立了中國共產黨愛國為民的光輝形象,從而形成國民黨乃是不稱職的統治者的印象。透過公關借勢贏得民心的做法也類似於近代企業的品牌形象宣傳,有利於塑造企業的良好品牌形象。

正如企業的成敗不光取決於品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