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大遺憾。此外,倘若一個人沒有恢宏的氣度,也就不值得“自我啟發”。例如,我們剛開始做某件事情時,大多會顯得幹勁十足,直至後來因無法持續下去而導致半途而廢,終日過著無所事事的日子。

據醫學資料載,人類的腦中約有一百四十億個細胞,而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只利用不到百分之二十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果真如此,則餘下尚未利用的部分就成為仍待自我啟發和挑戰的部分。所謂自我啟發,無異就是磨練自己的能力,亦即因循自我的努力而得以成長;另一方面,有人認為它就是與五分鐘熱度所作的一番纏鬥。

我們經常聽到:“作為組織的一分子,每個人均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針對將來,以開發、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自我啟發的目標。”但是,當我們聽到這句話時,雖然不難了解其中的含意,然而卻多少含有被動的意味在內。

自我啟發並無固定的形式,也不是等待公式或由別人來啟發自己,因此不是被動的行為,而是名副其實地去擴充套件自己的金錢、時間,以期達到充分的運用,這也正是自我啟發的最大原則。

兩種感情

“做任何事情切勿只考慮到自我本位為主,或一味只以自己的立場去衡量其利害得失。”

換句話說,每一個人往往都會認為自己是最重要、最可愛的角色,因而極易形成自私自利的個性。尤其是在人際關係、金錢方面,這種傾向更為明顯。

根據醫學上的分析,人在遇到事情時,位於前頭葉的一百四十億個腦細胞,就會如同電腦般地操縱得失利害關係,以及喜、怒、哀、樂等各種感情,然後表現於一個人的心理和言行上。當然,人並非單靠利害關係來尋求生存,亦非依賴感情而生活。在有些時候,我們明知無益也會義無反顧地去做,或者明知“甜言蜜語”,卻也依然故我地深信不疑。

另一方面,儘管有些人可利用權勢、暴力、金錢來驅使他人,但是如果疏忽了感情的需求,將終究無法換得人心,在這種情形下,人際關係也會顯得脆弱而極易崩潰。因為,人們往往會因微不足道的糾紛而使雙方心理產生對立,以致“昨天的朋友”變成“今天的敵人”。所以說,人類之間的情感調和是非常重要的。諸如信賴、義理、人情、友愛等名詞雖不計其數,但要一一切實遵守,且將利害得失完全拋開,則需絕大的勇氣不可,甚至有時以生命作為賭注。

第二章 我們是群居動物(11)

瞭解需求的五個階段

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發表一篇著名的——“需求的五階段論”,其主要內容如下:

*生理上的需求——衣、食、住與維持生活。

*安全的需求——想獲得安全與保護。

*社會性的需求——歸屬於團體與個人之間的關係。

*自我的需求——想獲得別人的尊敬、自主性。

*自我形成的需求——發揮自己的能力。

根據馬氏的分析,上述需求往往會因年代、價值觀等的轉變而使關心的程度產生很大的差異。一旦有些人無法獲得某種需要的滿足,連帶就會引起需求的不滿,嚴重者可能患神經衰弱的疾病;而當一個人幸運地獲得各種需求的滿足之餘,即可感覺出生命價值的豐碩與充實。至於人類的慾望種類,據美國的學者亞賓統計:“人類的需求共有三百八十二種之多。”︰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而當人類滿足某種慾望時,另一慾望又會隨即產生,形成迴圈,其慾望也就無限制地擴張,又因慾望也是促進文明的推力,惟有無止境的“需求心”,人類社會才會不斷地往前邁進。

世間的三種人

佛典上說:

“世間有三種人,一是在岩石上刻字的人;其次為在沙地上寫字的人;其三則為在水上寫字的人。”

推敲其意,上述三者乃為氣度的引喻,譬如第一種人,是指暴戾之氣較重的人而言。

另如在沙地上寫字的人,意即雖然經常生氣,但其氣焰卻可迅速抹滅的人。

最後則指水上寫字的人。由於水流不斷,根本無法寫出字型,此乃比喻為縱使聽到別人惡意或不愉快的言語,也絲毫不會放在心上留下痕跡,充滿祥和之氣的人。

偶爾,我們也不斷地詢問自己:究竟在何種情況下會發脾氣?結果所得到的答案是——不如意時。

然而,即使自己的事情都不可能盡如己意,更何況對別人?倘若因此心生氣憤不是庸人自擾嗎?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