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強相遇智者勝。我手下的兵將可謂強者,先生足以稱為智者。如此這般難道還有什麼憂慮不成?”
若說憂慮,或許我唯一的憂慮就是大帥之前所測的字。
“什麼時候出征?”我問。
“近了。”
出征之日果然很近。一個月後,聖旨下,命天下兵馬元帥蔣棟國率軍三十萬,出關平叛。
三十萬大軍。
我只見過三十人打架,那已經是足以驚動官府的大事了。
點將臺設在京城北郊,我知道那個地方,有一片凹谷,可以容納數萬人。事實上,京師出發的部隊只有五萬,其他的二十五萬都是從地方調派,在金城集結。
誓師當日,皇上親自登上點將臺,激勵士氣。聽說,凡是校尉一級的將官,都有御賜的戰刀。
我在山頭上只看到密密麻麻的人頭攢動,他們中恐怕有一部分要永遠留在數千裡之外的土地上。
我雖然沒有參加誓師,卻也要跟著出征。我有時候也會想,大帥或許也是師父的敵人,只是看我一無所知才利用我而已。不過這種念頭很快就會打消,大帥對我的態度有時候就像是對自己的子侄。
“你跟著我的吧。”大帥說。
我點點頭。出京三日,大帥開帳,所有校尉一級將官都要列席。
本朝軍制,非軍職在身是不能知聞議事內容的。所以,每一個進來的將軍都用詫異的眼神看著我。
本軍五萬,加上前日京畿衛王致繁將軍帶來的十萬軍馬,一共是十五萬。太祖皇帝開國時,曾命師父虛綦之釐定軍制。五人為伍,二伍為什。十什為班,十班成曲。十曲有營,數營可稱師、部,數師並舉方為軍。
伍有伍長,什有什長,皆為兵士。至班而設兵尉,是為官長。曲設衛尉,每營的統領稱校尉,封有將軍號。師父定將軍號百二十餘,高下尊卑一目瞭然。
王致繁將軍年近五十,比之大帥更顯滄桑。將門虎子,先祖即是前朝統領一方軍政的大員。後來太祖皇帝舉兵應天,聞風而從,可說是三朝重臣。
不過大帥對他並不是很看重,私下曾對我說,王致繁不過是一員庸將,靠祖父餘蔭才忝居高位。
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也覺得他沒有將軍風範,更像是外放的文官。
不過他手下倒是有一個校尉,可愛得很。
“這位是本帥的幕僚,布先生。”大帥待人都來齊了,淡淡說了一句。
帳下十五位校尉將軍,一陣細語,或許是因為我的年紀,或許是因為我的腿。
“軍紀何存!”大帥怒了,下面頓時沒了聲音。
非但那些將軍害怕,我也嚇了一跳。有些人天生就是軍人,披上戰甲,光憑自然而然流露出的霸氣就能讓人膽戰心驚。
我一一掃視那些將軍,年高的不過四十,年輕的也有三十,可說是青壯之師,現在被大帥一吼,皆是神情不定。只有一人例外,處之坦然,我不由多看了他幾眼。
“我軍久未作戰,軍紀懈怠,諸君歸營之後定要著力整頓,不可輕心。”
“末將得令!”十五個聲音同時應道。
“此番李彥亭作亂,正是血性男兒建功立業之機,諸君切莫坐失良機。”大帥頓了頓,“今日軍議,乃是定下各營協調共進之策略。”
大帥從籤桶裡抽出一把令箭,一一派發。
“正德營統領史君毅。”
“末將在。”
“爾率所部為中軍左翼,隨大營進退。”
史君毅就是剛才那個面不改色的將軍。
古銅色的膚色,整個臉龐如同刀削出來的一般,透著一股堅毅。我暗歎一聲,剛巧看到他接過令牌,朝另一位將軍瞪了一眼。
那位將軍顯然不服氣,一副氣鼓鼓的模樣。
“正威營統領鄭歡。”
“末將在。”大帥緊接著叫的就是他,看來他和史君毅有些淵源了。
“爾率所部為中軍右翼,隨大營進退。”
“末將得令。”
鄭歡的聲音裡充滿著期待。
他們兩個都是大帥手下的勇將,這是大帥後來告訴我的。
我雖然見到了所有的校尉,卻沒有見到名聲遠播的三光將軍,他們三個是大帥麾下最善戰的將軍。聽說,這次大帥調了其中兩位出來。
官道接著綿延的山路接著官道,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朝西開進。餘下一半,要待到了金城才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