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內心不可分離的“毒素”。
的確,所謂人類,是指在這三毒的影響下度過每一天的生物,希望比其他人過更好的生活,希望早日出人頭地。任何人的內心都潛藏著這些物質慾望和名利慾望,如果慾望得不到實現就會憤怒:為什麼自己不能如願以償?反過來又會嫉妒那些已經得到的人——大多數人始終受這些慾望影響、折磨。
這在小孩或嬰兒也幾無二致。即以我的孫子們來講,寵愛其中一人,另一人即可表現出來嫉妒的表情。二三歲時就已經受成人式的煩惱的毒害。
當然,慾望和煩惱其實也是人類生存下去的動力,不能一概加以否定。但是,同時也有狠毒的一面,不斷使人類痛苦,甚至斷送人的一生。
如此看來,所謂人類,是何等因果報應的動物啊!因為我們自己生存中不可或缺的動力,同時又是可能致使自己不幸、甚至毀滅的毒素。
因此,重要的是儘可能“遠離慾望”。即使不能完全消滅三毒,但仍然要努力控制並抑制三毒。
具體的方法上沒有捷徑,平日勤勤懇懇的積累前面所講的誠實、感謝、反省等“平易的修行”,或者要求自己平日養成理性判斷的習慣。例如,我們每天都不得不對各種各樣的事情做出判斷。瞬間的判斷大部分都是出自本能(就是慾望)得出的答案。所以,在回答對方以前,一旦保留最初的判斷,要求對方稍等片刻,同時自問:
“這個想法裡是否有自己的慾望在起作用呢?是否混雜了個人的私心?”
這樣,在下結論以前,先加上“理性的緩衝”,就能夠做到不是出於慾望進行判斷而是儘可能基於理性的判斷。至少,在思考的過程中設定理性的迴路,我認為這是遠離慾望極其重要的事情。
抑制慾望和私心本身,就是接近利他之心。我認為利他之心是人類所有德行中最高、最善的德行。
忽視自己而利於他人,致力於後自己而先天下。一旦產生這種利他之心,人類就能不受世間慾望的迷惑而生存。而且,有了利他思想,煩惱的毒素才能消失,慾望的汙穢才能被消除而顯露出“美麗的心靈”,美好的願望才得以描繪。
“正劍”鑄造成功,“邪劍”自掘墳墓
我將在下一章節詳細陳述利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