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7部分

都危機的道路。只是這條道不好走,一旦走上去了,再想回頭就很難,必須做好一條道走到黑的準備。

。。。

第五百八十五章 使命何在?

來護兒考慮再三,反覆權衡,終於有所決斷。

“你回去告訴二郎,不管齊王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也不管山東人是否另有圖謀,就目前中外局勢而言,短期內南北關係即便還能勉強維持,但破裂的趨勢不可遏止,南北雙方遲早都要爆一場大戰。”來護兒神色凝重地說道,“歷史上的教訓比比皆是,我們對此不能抱有任何僥倖,必須做好大戰的準備,隨時迎接大戰的到來。這場大戰對今日中土來說是一次嚴峻考驗,而對二郎以及那些捲進東都兵變的無辜者來說,則是一次逆轉命運的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切切不可錯過。”

這位家將心領神會,連聲諾諾,躬身領命,同時對來護兒這番話的背後深意也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來護兒在中土國防戰略上屬於激進派,在南北關係的處理上態度強硬,不願意向北虜做出絲毫妥協,更不懼怕南北戰爭,而這正是齊王敢於把自己謀劃北上戍邊的機密“洩露”給來護兒的重要原因。

從國防戰略層面來說,聖主及其所信任的一大批衛府統帥都屬於激進派,都主張積極防禦,以軍事進攻為主,以外交手段為輔。相比起來,先帝和先帝時期的衛府統帥們,國防戰略上則傾向於保守,以消極防禦為主,軍事進攻只是輔助手段,而以夷制夷、遠交近攻等外交手段則佔據了主導地位。

當然,這與國情有關,先帝時期中土剛剛統一,百廢俱興,要集中精力展壯大,而不是把有限國力投入到南北戰爭中,於是國防戰略的要原則就是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外交手段理所當然佔據主導地位。這一國防戰略的成果非常輝煌,強大的突厥汗國一分為二,迅衰落,諸種部落之間也自相殘殺,一盤散沙,中土再次成為天下共主。

南北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當然會影響到南北雙方的國防戰略。聖主登基後,激進派佔據上風,以軍事進攻為核心的積極防禦隨即成為國策,於是西征、東征應運而生。由此可想而知,當南北關係破裂、南北戰爭爆時,聖主及持激進立場的衛府統帥們,會如何應對了,在他們的字典裡就沒有妥協兩個字,最後必定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傾盡全力浴血奮戰,誓死一搏。

齊王的北上之計,正好符合以積極防禦為核心的國防戰略,符合聖主和包括來護兒在內的一大批持激進立場的衛府統帥們的意願,而在南北關係持續惡化、南北大戰一觸即的大背景下,齊王與聖主在政治上的衝突已處於次要地位,處於主要地位的則是上上下下必須齊心協力一致對外。既然如此,齊王此舉豈不正好投聖主和來護兒之所好?來護兒有必要極力阻止齊王北上戍邊嗎?聖主有必要激化矛盾非要搞得父子反目嗎?

“明公,在大勢不可逆轉的情況下,我們當然要順勢而為,只是白賊實力強悍,而山東人又居心叵測,齊王又沒有絕對威權,可想而知未來北疆內部的紛爭必定非常激烈,一旦給北虜所利用……”

這位家將欲言又止,言下之意很明顯,在北疆這塊地盤上,齊王既鬥不過“地頭蛇”代北武人,也控制不了以河北為後盾的白賊,一旦演變成三足鼎立之局,豈不給了北虜南下入侵之便利?如此一來哪有來淵、周仲等江左人的用武之地?

來護兒搖搖手,“這個謀劃應該出自山東人。南北衝突直接關係到北疆安危,而北疆安危又直接關係到晉、冀安全。山東人的核心利益就在晉、冀兩地,所以最關心南北關係、最關注北疆安全的就是山東人。當前北疆衛戍力量嚴重不足,而最直接有效的彌補方式就是親王鎮戍。恰好齊王已至窮途末路,山東人看上齊王,與齊王一拍即合也在情理之中。”

“白賊為禍太甚,已成眾矢之的,而他的膨脹度又太快,難以為繼,生死懸於一線之間。如果他繼續盤駐蒙山,敗亡不過是時間問題,所以這時候山東人給他指點一條明路,讓他北上轉戰,讓他殺虜衛國,給他一線生機,他當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齊王的背後有山東人白賊的背後就是山東人,而支撐北疆鎮戍的也是山東人,各方利益完全一致,即便有矛盾有衝突,但面對北虜入侵,面對南北大戰,他們也只能擱置矛盾共度難關。”

來護兒說到這裡,語氣愈凝重,“你告訴二郎,江左人若想抓住這次機會,在北疆鎮戍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加強與山東人的合作,必須相信山東人為了自身利益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