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0部分

;那麼可以預見;一旦國內外局勢穩定下來;聖主和中樞的精力重新放到推進大一統改革上;朝堂上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由互相妥協讓步再次發展到針鋒相對甚至大打出手;這一特殊時期的政治妥協產物必定化作烏有。

所以;李子雄就此做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二次東征必定失敗。”

齊王楊喃聽懂了;沮喪絕望的情緒頓時有所改善。

二次東征失敗;聖主和改革派再遭重創;而這一次重創真正具有致命性。中土國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支援聖主年復一年的發動東征;所以二次東征如果失敗了;第三次東征基本上就是自殺;相信聖主和改革派們還不至於瘋狂到自殺的地步。

二次東征失敗;朝堂上的保守勢力就能完全戰勝改革派;改革派勢必要遭到一次大清洗;大一統改革將陷入停滯和倒退;但這對齊王楊喃來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西京保住了它的國之都的政治地位;關隴本土貴族集團依舊牢牢掌控著國之命運;而在這一利好大背景下;齊王楊喃毫無意外會得到他們的鼎力支援;在皇統之爭中贏得最後的勝利。

希望是存在的;關鍵是現在的堅持;而現在的堅持需要正確的策略。

齊王楊喃已經有了正確的策略;只是在沒有見到李子雄之前;沒有聽到李子雄對當前東都政局的精闢分析之前;他一直在懷疑這個策略的正確性;因為這個策略來源於李風雲。

李風雲早在去年就預言有二次東征;並且二次東征功虧一簣;今年他依舊堅持這一預測;並且依據這一預測積極實施發展壯大之計。現在李子雄也有同樣的預測;並且有依據這一預測逆轉乾坤的意圖;那麼;李子雄的具體依據是什麼?

齊王楊喃突然有了一種不詳預感;當即轉目望向韋福嗣;巧合的是;韋福嗣也恰好望向他;眼內充滿憂鬱之色。果然;兩人心有靈犀;想法一致。

李風雲曾預言二次東征功虧一簣的原因是東都爆發了兵變;假如這一預言成真;那麼誰會發動兵變?難道是李子雄?以李子雄頑固而堅定的保守理念;以他對激進大一統改革思路的反對;以及他對改革派的仇視;他的確有發動兵變的動機;而以他在軍政兩界的巨大聲望和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人脈資源;只要給他一支軍隊;他的確有攻陷東都的可能。

只是;李子雄發動兵變;必然要高舉齊王楊喃的大旗;而李風雲預言;兵變會迅速失敗;這讓齊王楊喃心生寒意;忍不住脫口而出;“誰要兵變?”

。。。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子雄的雄心

李子雄吃驚地望著齊王;眼裡不由自主地掠過一絲慌亂;他怎麼知道有兵變?秘密洩露了?這怎麼可能?

李子雄是兵變的策劃者之一;但何時發動兵變;如何兵變;兵變最終以何種方式結束並達到目的;都沒有確定。

政局在不斷的變化;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甚至就連他本人都突然“復出”了;而且離開東都到了東萊水師;所以到目前為止;雖然二次東征是個絕佳的發動兵變的機會;但因為兵變的幾個策劃者“各奔東西”;至今未能聚在一起拿出一個具體方案;因此兵變還停留在籌劃階段;距離實施遙不可及。

不過;李子雄雄心勃勃;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所以他乘著齊王楊喃進入齊郡戡亂;周法尚讓其支援張須陀之便;與齊王相見;打算試探一下齊王;看看有沒有可能說服齊王發動兵變。

在兵變的策劃中;說服齊王發動兵變是方案之一;成功希望非常大;這不僅僅因為齊王是本朝唯一合法的皇統繼承人;他的背後有龐大的關隴本土貴族集團;而且齊王的政治理念很保守;符合保守勢力利用皇統更換來推翻改革的條件;另外正好聖主和改革派一直圖謀廢黜齊王;拿掉他的皇統繼承人資格;這讓齊王深陷絕境;讓他有了逆轉命運的願望和動力。

可以預見;一旦齊王發動兵變;率先響應齊王的就是這群秘密謀劃兵變的權貴們;而這些人不是手握大權就是手握重兵;再加上變相“綁架”了一直支援齊王的關隴本土貴族集團;各大勢力聯合到一起;足以控制東都和西京;而齊王有了關隴和中原;有了關隴本土貴族集團和河洛貴族集團的鼎力支援;足以與聖主、山東人和江左人分庭抗禮;足以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足以贏得這場內戰的最後勝利。

然而;這個策劃的關鍵就是齊王;若齊王拒絕以暴力手段奪取皇統;不願父子相殘兄弟鬩牆;不願挑起內戰禍害中土;那麼這個看上去完美無缺的策劃就毫無意義。

在第一次東征大敗;聖主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