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在哪?是在戰場內,還是在戰場外?”
阿史那思摩笑了,意味深長。阿史那咄捺聽懂了他的意思,也接受了,但養寇自重之策若想順利實施,最大阻礙不在外面,而在內部,在史蜀胡悉,只要史蜀胡悉不走,此計就無法實施。
“史蜀胡悉說了,刀已與裴世矩反目成仇。”阿史那思摩說道,“另外,齊王突然出塞攻擊,給我們造成了重大損失,中土總要給我們一個交待。”
阿史那咄捺豁然省悟,“將計就計。”
中土說刀是白髮賊,是人人得而誅之的叛賊;史蜀胡悉說,刀與裴世矩反目成仇,兩人之間沒有合作關係。既然如此,那就請史蜀胡悉出面,以牙帳使者身份趕赴中土,與中土共議圍殺白髮賊之計,實際上就是以“守信”來脅迫中土斷絕對刀的支援,一旦中土背信棄義繼續暗中支援刀,那就坐實了背叛盟約之罪名,雙方反目成仇,南北大戰也就不可避免了。
中土有兩個選擇。如果中土妥協了,齊王必定因擅自出塞而離開燕北,同時刀也與奚人打得兩敗俱傷了,幽州方面看到刀難以為繼,前景悲觀,即便還會支援,也十分有限了,如此突厥人可心無旁騖,集中全部力量殺進奚地,一擊致命。反之,如果中土不妥協,胡攪蠻纏,陽奉陰違,非要與突厥人爭搶奚地,那麼南北雙方反目成仇,南北大戰隨時都有可能打響。
這兩個結果都符合史蜀胡悉的意願,而目前形勢對突厥人也的確不利,倉促出擊後果難料,如果史蜀胡悉逼得太狠,極有可能激怒阿史那咄捺,激化牙帳內部矛盾,倒不如適當退讓一下,出使中土斡旋談判,反正此行不論成敗,其結果都有利於牙帳激進派,既然如此,史蜀胡悉何樂而不為?
“甚好。”阿史那咄捺笑道,“為了爭取時間,你我兵分兩路,我率軍尾追賊寇,而你拉著史蜀胡悉出使中土,兩不耽誤。”
=手機使用者請訪問m。
。。。
。。。
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
九月十七,安州,鬼方。
鬼方城全民皆兵,弱婦孺齊上陣。城牆上,大纛飛舞,旌旗飄揚,甲士林立。烽火臺上,火光沖天,濃煙滾滾,更有道道狼煙直衝雲霄,把湛藍天空塗鴉得面目全非。
城內氣氛雖然緊張,但士氣旺盛,以辱紇王部為主力的奚族五部衛戍將士夷然不懼,戰意盎然。
奚族是東胡諸種之一,誕生於荒蕪貧瘠的遠東森林,經過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奚族不但在殘酷的叢林法則中頑強生存下來了,還在南下過程中一步步發展壯大,今天更是與霫族、契丹並稱東北三霸,鼎足而立,所以對於奚人來說,戰爭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殺戮是他們生存的本能,他們在鼓號中出生,在烽火中長大,一代代人都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保護著族群,捍衛著先輩的榮耀。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為族群而死,不能為榮耀而亡。
城樓上,鬼方戍軍的將帥們一邊遠眺城外敵情,一邊低聲討論著,大多數人表現得泰然自若,輕鬆寫意,並沒有把城外敵軍的威脅放在心上。
天亮之後,敵軍在陽光下無所遁形,包圍鬼方的突厥人只有四五千控弦,昨夜的“燦爛星河”不過是突厥人的虛張聲勢而已。
真相大白,虛驚一場,奚人暗自鬆了口氣,事實證明突厥人突襲圍城的目的,就是脅迫奚王阿會正馬上撤軍,以便迅速恢復東北地區的穩定,而不是要攻陷鬼方,要與奚族撕破臉大打出手,如此危機就在可控範圍內,鬼方短期內尚不會有存亡之憂。
當然,如果阿會正看穿了突厥人的意圖,將計就計,利用鬼方拖住突厥人,繼續率軍征戰於託紇臣水,拒不回援,形勢就會惡化,危機就會升級,惱羞成怒的突厥人極有可能大量增兵,猛攻鬼方,甚至有可能置阿會正於死地,給奚族以重創。但即便如此,突厥人想滅亡奚族還是很困難,因為中土絕對不會袖手旁觀,絕對不允許突厥人攻佔奚地直接威脅到中土東北疆的安全。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對眼前局勢有不同的解讀。鬼方城的副帥阿會川就認為鬼方應該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地拖住突厥人,給阿會正擊敗契丹攻克落馬城爭取更多時間。阿會川是奚族契個部的都督(千夫長),奚王阿會正的庶出弟弟,理所當然站在奚王府的立場上考慮利弊得失,所以他對俟斤辱紇王雲所作出的決策持有異議,當敵情大白後,他就忍不住了,極力勸說雲馬上改變決策,立即派人殺出包圍,趕赴松山要隘截住孟壩。
“此次攻打契丹的機會千載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