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地區的安全;沒有皇帝的聖旨;他們絕無可能離開戍地;也絕無可能聽從楊玄感的命令。再說楊玄感是河洛貴族集團的領袖人物;雖然河洛貴族集團與關中本土漢姓貴族集團都屬於關隴貴族集團;在政治上都持保守立場;但兩者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訴求差距太大;根本就不是一路人。韋保巒不會也不敢向楊玄感求助。現在這兩大政治集團的矛盾和衝突非常激烈;一旦楊玄感插手此事;韋保巒的處境不會改善;只會更艱難。
韋保巒首要求助的物件是齊王楊喃。
齊王楊喃是今上的嫡次子;齊王正妃便是出自關中韋氏。齊王的哥哥;元德太子楊昭的妃子中;也有關中韋氏;生有代王楊侑。從這裡便可以看到關中韋氏在關隴貴族集團中尊崇的政治地位和龐大的政治勢力。
皇族願意與之聯姻的豪門;其政治力量肯定能影響到中土的命運;而為了控制和利用這個政治力量為己所用;便用聯姻這一政治手段建立共同利益;繼而形成榮辱與共的合作關係;是穩定中土延續國祚的最好辦法。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歷史證明;與皇族聯姻的豪門世家;為了攫取最大政治利益;常常是引發以皇統為核心的政治風暴的根源所在;而這種政治風暴一旦失控便會動搖國祚;甚至改朝換代。
元德太子楊昭死後;齊王楊喃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但不知是什麼原因;今上遲遲沒有讓他繼承皇統;給予其儲君的政治地位。隨著時間的延續;圍繞著皇統的爭奪越來越激烈。我不能上位;但也不能讓你上位;而你不能上位;我的機會就來了。這種正常的邏輯一旦與政治利益相結合;後果非常可怕。
為了讓齊王楊喃順利繼承皇統;以關中韋氏、隴西李氏為首的政治集團;可謂殫精竭慮;傾盡了全力;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政治對手們還是找到了齊王的要害;給了齊王致命一擊。去年齊王楊喃因“失德”而聲名掃地;由此爆發的政治風暴;更是給了關中韋氏和隴西李氏沉重一擊。
然而;只要皇統一天沒有定下來;儲君一天沒有人選;東宮一天沒有主人;一切便皆有可能。
韋保巒從目下的危急中敏銳地發現到了一絲扭轉乾坤的可能。
。。。
第一百七十一章 齊王楊?
齊王楊喃雖然因“失德”受到了打擊;在皇統爭奪中落於下風;但做為嫡出皇子;皇統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並不會因此失去儲君候選人的資格;他依舊是太子之位的有力競爭者;其政治地位不會因為他在道德上的某些過失而動搖;其政治前途更不會因此而陷入黑暗。
儲君對國祚穩定和延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自中土統一以來;國祚的穩定和延續是以維護中土統一為基礎;只有維持中土的統一;國祚才能穩定和延續;而要維持中土的統一;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以中央集權為核心的新的政治制度;而要建立中央集權制;就要推翻門閥士族政治;而要推翻門閥士族政治;首先就要遏制和削弱門閥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權;而門閥士族是王朝的統治階層;是既得利益集團;由此可知以建立中央集權制為最終目標的改革阻力有多大;但改革勢在必行;這關係到國祚的穩定和延續;關係到中土的統一和繁榮;為此;做為中土最高統治者的皇帝;改革的最高領導者;必須把始終不渝推進改革直到最終實現中央集權制的執政理念一代代的貫徹、延續和堅持下去;所以;皇帝和改革派們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其先決條件就是:做為中土未來最高統治者的儲君;必須貫徹、延續和堅持中央集權制改革;也就是說;儲君必須是一位堅定的改革派。
當年先帝是先確立繼承人;然後不遺餘力地培養和打造繼承人的改革理念;但他失敗了。阻礙改革的力量太大了;以眾多大豪門大世家為核心的各政治利益集團;為了避免與先帝直接發生衝突導致兩敗俱傷;遂把目標放在了皇統的爭奪上。只要能讓皇統繼承人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場;那麼這場聲勢浩大的改革;必將隨著先帝的駕崩而失敗。
結果是悲慘的;改革派和保守派在皇統大戰中殺得血肉橫飛;而先帝和他的兒子們則上演了一幕幕父子相殘、兄弟鬩牆的人倫悲劇;最終先帝雖然在皇統大戰中擊敗了保守派;但付出的代價異常慘重;尤其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場皇統大戰竟然在他駕崩之後才迎來了真正的**;政治風暴演變成了一場席捲大半個中土的兵變;改革差一點就與他一起消亡於歷史。
今上贏得了皇統;教訓卻!是血淋淋的;刻骨銘心;痛徹入骨;然而;讓他感到悲哀的是;他和先帝一樣;都沒有能力解決皇統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