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的戰神。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名將軍,他們對國家的重要性還是不能與郭子儀相提並論。漢代沒有霍去病,照樣有人打退匈奴;初唐沒有李靖還是強大的唐朝;宋朝岳飛的朱仙鎮戰役,也只是消滅完顏宗弼一部兵馬;沒有徐達,朱重八照樣當皇帝。也就是說,這些將軍雖然功勳卓著,但還不能算是國家的立足根本。俗話說:地球沒誰還照樣轉。不過,中唐如果沒有郭子儀,那天下或許就真的不姓李了。

當時不僅有安史作亂,外有吐蕃虎視眈眈,內有周智光、李希烈、僕固懷恩等朝廷方鎮大員謀反,民間也是“群盜蜂軼,連陷縣邑”,浙東袁晁、浙西方清、蘇常一帶的張度、舒州楊昭等民間力量也是紛紛起義。大唐江山一直處岌岌可危之中,如果不是郭子儀平叛、御邊得力,江山恐怕已經易主。

也許有人會提出與郭子儀同時代的李光弼,同樣也是大唐中興的主要功臣,戰功也不差吧。《新唐書》雖然把李光弼莫名其妙地許為“戰功推為中興第一”但縱觀兩人所經歷的戰事,郭子儀戰功更多一些。並且李光弼只是參與了安史之亂,沒有參加後期的邊境保衛戰,所以任後人以詩誦史說郭子儀:“一代威名邁光弼”。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章 為什麼要寫郭子儀(2)

富有官場謀略,這是郭子儀與絕大多數名將不同之外。他不僅僅是赳赳武夫,而且在官場之上也是如魚得水,是政治上的常青樹、不倒翁。

作為一名手握軍權的大將,最忌憚的就是和皇帝搞不好關係。尤其是將軍們功高震主,讓皇帝認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時,更難有好的下場。最為突出的是漢朝和明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英布、徐達等人,幾乎全被皇帝或明或暗的手段幹掉,趙匡胤的手段較為溫和,採用“釋酒解兵權”的方法,把石守信等人趕回到老家去。

郭了儀平息安史之亂,數次擊退吐蕃入寇,以一已之力扭轉戰局,可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僅是功高震主,而是功高蓋主。在他掌握全國大部分兵馬時,也曾有過上下沉浮的經歷,每一次郭子儀都冷靜面對,最終獲取皇帝的絕對信任。他手握手權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帝,八十多歲時仍領轄重兵,畫像入凌煙閣,手持鐵卷,進封太尉、中書令,賜號尚父,封汾陽王,得到榮譽自己都數不清。

八十五歲的郭子儀去世後,陪葬建陵(唐肅宗李亨墓),唐德宗親往安福門哭送,賜諡號 “忠武”,按照禮儀制度,郭子儀的墓葬應有一丈八尺的高度,朝廷特意將墓葬再增高十尺,以彰顯郭子儀的蓋世功勳。

作為一名身處政治漩渦的權臣,僅僅和皇帝搞好關係還是不夠的,還要和諸位同僚相處融洽,郭子儀可謂深諳此道。

中唐時期由於政局不穩,官員派系林立、更迭不止,就連手握權柄的宰相也是走馬燈似的換了不停。同僚中也不乏李光弼、魚朝恩與其有怨的官員,也有李輔國、元載、盧杞等得勢小人,郭子儀根據每人的特點,採取對應的待人方式。有怨的冰釋前嫌,面對小人也相談甚歡,很有種“人在林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意思。

郭子儀在晚年把汾陽郡王府大門洞開,販夫走卒之輩都能進進出出,以顯自己的光明磊落。後來這一招被清朝的曾國藩學了去,把形式變通了一下,才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曾國藩家書》。

所以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並非偶然,有皇帝開明的因素在內,更重要的是他處事恰當,官場謀略高超,與皇帝乃至大臣們都相處融洽

與之相對應的,同時代李光弼戰功雖然卓越,但因為處不好與皇帝、與同僚的關係鬱鬱而終,顏真卿更是直接死在當權小人盧杞的奸計之下。

………是近乎完美的人生

郭子儀一生是在別人的稱頌中度過,他不僅在戰場、在官場獲得極大的聲譽,在其他的方面,他都可以看作是楷模,

做上司。他為人寬簡,善於培養髮掘人才,他的部下有數十人(幾乎是他所有的得力干將)因功位至將相;

做統帥。他戰功赫赫,平息安史之亂,平定藩鎮,令唐朝中興。也曾單騎闖敵營,力退多國聯軍,後人秦觀曾作《郭子儀單騎見虜賦》以頌。

做臣子。他忠貫日月,此心無二,也獲得了皇帝的厚愛,官至汾陽王,賜號“尚父”。死後,皇帝下詔“尚父比呂望之名,為師增周公之位”,把郭子儀比作呂望、周公。

做父親。他和王氏夫人嚴格教導子女,兒子女兒人品端方,才華出眾,七子八婿,皆為朝廷顯官。據說他做壽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