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第一章 為什麼要寫郭子儀(1)

在中國的歷史長流中,出現過無數威名赫赫、功蓋四方的英雄人物,被後輩們長久的仰視。縱觀二十五史,我們尋找那些光芒四射的時代英雄,不得不注意到這麼一個人。他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力挽江山於即倒,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他無論是軍功、輔政,還是為人,都可當得上楷模二字。後被史臣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慾而議者不之貶。”

這個人,就是唐朝的郭子儀,也就是本書的主人公。

天下英雄眾多, 我們為什麼要單單說說郭子儀呢?他有那些與眾不同的特點呢?

…既然是將軍,首先當然要說戰功。

天寶十四年 (公元755年 ),安祿山起兵造反。這時支援大唐縱橫天下的府兵制度剛廢除,新建的“擴騎”糜爛到極點,甚至“及祿山反,皆不能受甲矣。”許多方鎮軍隊也大多習慣了歌舞昇平的大唐盛世,作戰力極其低下。安祿山一路勢如破竹,佔領大唐半壁江山。“朝聞發漁陽; 暮已卷河北。”,只半年的時間,兩京陷落、皇帝逃亡,大唐官民人心惴惴,李家天下危如累卵。

在危急時刻,曾經一個看似普通的任命狀,改變了大唐國運的走向。

戰事甫起,郭子儀被火線任命為朔方節度使,他臨危受命,盡招兵馬,高舉反攻大旗。郭大將軍出手不凡,出師即收靜邊軍,斬賊將周萬頃;然後擊敗高秀巖於河曲,收雲中、馬邑、開東陘;再下井陘破賊史思明眾數萬,平幰城擊賊嘉山斬首四萬級。一路行來,捷報頻頻,人心振奮,眾叛軍莫不敢當,也從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唐軍倉卒應戰的被動局面,改變了整個戰爭形勢。

肅宗即位,郭子儀率五萬兵馬勤王,加封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時皇帝所轄部隊幾乎打光了,只能靠河朔軍為根基。郭子儀從地方官走進了唐朝核心軍事管理層,曾先後兩次被任為天下兵馬副元帥(第一次掛名元帥為皇子李俶,也就是後來的代宗李豫;第二次掛名元帥是皇子李適,也就是後來的德宗)。

郭子儀再接再厲,揮師平叛,先大敗賊兵崔乾柘收復潼關,又數經血戰,終於收復兩京,殺安慶緒、敗史思明,平息了安史之亂。

大唐江山復回李家,郭子儀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肅宗曾對郭子儀說:“國家再造,卿力也。”

平息安史之亂,讓郭子儀的聲威名揚天下,但這並非郭子儀戰功的全部。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也就是安史之亂剛剛平息之時,吐蕃乘虛深入內地,佔領了長安。郭子儀再一次臨危受命,任為關內副元帥。在長安,他也玩了一次四面楚歌,不過兵丁唱得不是楚國的小調,而是讓人在京城內高喊:“郭令公(郭子儀)來!”,吐蕃被嚇得半夜潰逃出長安。

三國時孔明的八陣圖能抵十萬兵,郭子儀的名字的威力看來也不遑多讓。

第二年,僕固懷恩引誘吐蕃、 回紇、 党項幾十萬兵入侵。大唐內部尚自顧不暇,強敵臨境,無不戰戰兢兢。郭子儀審時度勢、力排眾議,以堅守營壘的方式,未傷一兵一卒,逼迫敵軍退去,把一場彌天大戰消於無形。

第三年,郭子儀更是做了一回名振千秋的孤膽英雄。吐蕃、 回紇、 党項、 羌、 吐谷渾、 奴刺等三十萬軍隊進犯醴泉、奉天。大唐上下,朝野震驚,急忙調兵遣將,再次任郭子儀為主帥抵擋多國聯軍。郭子儀只帶數十騎進入敵營。回紇兵將見郭子儀親來,大驚失色,對郭子儀以父輩相待。三言兩語之後,回紇倒戈一擊,會同唐軍把吐蕃等多國聯軍殺個落花流水。以一萬唐軍對三十萬敵軍的一場大患,就這樣戲劇性的勝利收場。

三國演義中關二哥單刀赴會,還得借酒醉擋臉拉住對方的大將,倖免於難,被人稱頌不已。郭子儀這“單騎見胡虜”,不僅毫髮無傷,而且引敵為己用,比關二哥厲害多了。

若單純論戰功,中國曆來不缺少戰績卓越的名將。比如漢代霍去病,封狼居胥、大破匈奴,一直打到一直打到翰海(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貝加爾湖),令“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又如唐代的李靖,在助太宗皇帝一統天下後,又北進消滅了*厥,逼得突厥人只能西進,後來在西方建立了土耳其帝國。還有宋時的岳飛、明時的徐達等等。但我認為,他們都恐怕不能與郭子儀相比。

不錯,這些將軍都是經百戰,他們地功績,都是站立在無數敵人的屍骨上的,像李靖、岳飛軍旅一生,竟然未曾一敗,是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