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有“詩中之仙”之稱。不僅才華橫溢、狂放不羈,並且還傳聞劍術出眾。他流傳下來的膾炙人口的詩句近百首,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歲頑童,無人不會背上幾句。

具有傳奇故事的大將軍和詩人,我們當然盼望著他們之間的相遇能發生動人的情節。

李白的詩作往往是一氣呵成,恣肆汪洋,瀟灑奔放,絕不是枯坐家中苦思而成。“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建立在李白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豐富的人生經歷上。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他也可以算是半個旅行家。李白與郭子儀的初次相遇,就是在他的遊歷至幷州之時。

關於李白與郭子儀的相遇,也有好幾種說法。最早的記載是裴敬所撰《翰林學士李公墓碑文》中:李白行至幷州(也就是如今的太原)時,認識了當時行伍之間的郭子儀,並且直觀地認為他一定是個人才,事實上也證明了李白眼光極為準確。

當時郭子儀違法,要受刑責,已經較有名氣的李白出面免了郭子儀的處罰。或許在當時的李白看來,只是舉手之勞,說不定過不了多長時間,就忘記了。但就是他這次的義舉,在不久的將來救了他一命。

對於兩人的初識,《新唐書》等其他比較嚴謹的史書直接借鑑了裴敬的說法:“初,白遊幷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

還有一些史料記載則更為詳盡。如《學圃萱蘇》所記:李白是在唐代名將哥舒翰帳中見到郭子儀,稱其為“此壯士也,目光如火炯人,不十年當擁節旄。”,於是多次代他脫刑責,並且哥舒翰因為李白對郭子儀的賞識,把他封為牙門將。

看來李白不僅詩作得好、劍舞得好,連觀人也很有一套。

如果兩人僅僅是平淡地見了一次面,也就沒有任何傳奇性了。

郭子儀後來果然如李白所料,因屢立戰功,不斷遷升,至安史之亂爆發前,他已出任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在平息安史之亂中,屢立奇功,成為大唐中興功臣之首。

而李白的仕途則每況愈下,在他當供奉翰林時,恃才放曠,在一次酒醉之後,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深以為恥,在他的詩中斷章取義向楊貴妃大小報告。說李白的詩“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是把楊貴妃比作穢亂漢宮的趙飛燕。

玄宗要給李白加官時,被楊貴妃阻止。李白知道自已的性格必定不為皇帝身邊的人所容,更加放縱灑脫,向皇帝懇求回山,皇帝賜了金銀後放還,從此後李白雲遊四方。

不過李白作為舊時代的文人,雖然受不了官場的束縛,但也並非視功名為糞土,骨子裡還有“學而優則仕”思想。

“一朝謝病遊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前門長揖後門關,今日結交明日改”(《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由詩可見當時李白生活十分落迫,不知是否後悔當日在皇上面前的桀驁不馴。

他曾趁著月色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就穿著以往的宮廷錦袍坐在船中,旁若無人,看來他對做官還是有所向往。

以李白的才名,想做官是很簡單的,但他在“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中站錯了隊。是在安史之亂期間,他加入永王李遴幕府。永王涉嫌反叛唐肅宗,兵敗之後,李白作為也是違反作亂的一員身陷囹圄、朝不保夕。

自古以來,“謀逆”都是重罪,一代詩仙李白面臨殺頭的危險。

在這緊要關頭,曾有一面之緣的郭子儀,得知訊息後出面解救,甘願以其官爵為李白贖罪。郭子儀當時任左僕射兼天下兵馬副元帥(正元帥是皇子掛名),唐肅宗這個面子還是要給的,於是免了李白死罪,改為流放夜郎,“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

至此,兩人上演了一部堪稱完美的慧眼識英—…從刑犯到將軍—知恩圖報的經典傳奇喜劇。

不過,你如果愛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書,就會覺得這段故事編得實在有些離譜。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二章 郭子儀與李白(2)

李、郭兩人是千秋知己,但在李白的詩作中,卻沒有隻言片語是關於郭子儀的。只有一場酒交情的縣令,李白都寫了“桃花潭水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相贈,對自己的千秋知己卻給白紙一張,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後來李白身處獄中時,大難臨頭,向宋若思、崔渙等獻詩送賦,而對於有救命之恩的離子儀反而毫無所求。從官職上看,當時崔渙任江南宣慰使,宋若思任御史中丞,而郭子儀已經是司空兼關內河東副元帥,是當時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