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御性武器”,實際並非如此。1990年以前,臺灣既沒有攻擊大陸的遠端攻擊性武器,也沒有相關技術和尖端材料。*秘密指使臺灣軍方恢復20世紀80年代初中止的攻擊性導彈研製工作,此舉受到美國的放縱和幫助。

美國以提供防禦性防空導彈的名義,向臺灣提供了愛國者導彈75%的技術,臺灣在此基礎上輕易改裝出中程地對地導彈;臺灣還把在美國幫助下研製的反艦導彈輕易改裝為巡航導彈。美國甚至直接向臺灣出售攻擊過南聯盟等國的“魚叉L”中程巡航導彈。美國還向臺灣出售了轟炸南聯盟等國使用過的F…16戰機的導航攻擊吊艙及相關軟體,把美國20世紀90年代初向臺灣出售的聲稱是“絕對防禦性”的F…16戰機搖身一變為“絕對”的攻擊性武器。

有了遠距攻擊的美式裝備,臺軍透過購買西方商業衛星照片、間諜衛星使用權甚至整個衛星,已經獲得包括大陸腹地大中城市,以及三峽水壩的影象資料,突破了攻擊大陸腹地的最後一個難題。美軍公佈的照片證實,美國協助臺軍積極訓練空中加油技術,令航程遠及北京及整個大陸。

臺灣當局認為,目前中國大陸90%的進出口貨物是靠海運,攻擊沿海港口對大陸所造成的經貿損失將是“相當巨大”的。而攻擊大陸大中城市平民密集區,可能造成嚇退外資、干擾經濟與股市效應,具有戰略意義。而若能直接攻擊北京,更具有某種政治上的意義。

本來“*”勢力主張建構一支具備攻擊至大陸本土的戰略性打擊兵力心有餘而力不足。然而,去年美國的兩岸政策出現重大的轉變,大量售臺先進武器和技術,其中一些武器系統具有運載核、生化彈頭的能力或者潛力,使“*”分子有了一定冒險一逞的物質基礎。

經過島內島外、朝野朝中、內因外因的一致作用,臺灣新戰略終於出籠,那就是:先制防禦,縱深打擊;快速反應,決戰境外。

(二)臺軍新戰略出籠的背景及實質

臺灣為何忽然膽壯起來,要和大陸“境外決戰”呢?

這並不是臺灣當局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有著國際和時代的背景。

一是策應美國右翼的反華攻勢,乘機邁出在分裂中國道路上的更大一步,同時撈取一定的軍事好處。遏制中國是美國曆屆政府心照不宣的既定國策,區別只在於手段和程度。小布什上臺之初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而非夥伴,又是邀臺灣軍事領導人訪問,又是大量售臺包括可用於攻擊作戰的先進武器裝備,而且公然聲稱要“武力協防颱灣”。小布什還戲劇性地“口誤”,稱“臺灣共和國”。此外,美國還幫助臺軍培養軍官和訓練部隊,協助臺灣評估戰力和調整戰術方案,建立資料連結系統,與臺軍共擬“協防計劃”等。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從反攻、固守到決戰境外(15)

凡此等等,使緊接著小布什之後在臺灣上臺的*誤以為美國在全力支援他加快“*”的步伐,因而他不僅在政治上一再大膽地觸控大陸在臺灣問題上的底線,並在軍事上對大陸採取步步緊逼的策略。

*故意挑釁大陸,製造兩岸緊張局勢,除了向主子表示是忠實的奴僕,還想從美國撈到更多政治和軍事上的實惠。

綜觀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的歷史,在干擾大陸發展製造麻煩方面,美國和臺灣很多的時候都是一唱一和。

20世紀80年代,在“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政策推動下,兩岸關係好轉。為表示大陸和平統一祖國的誠意,20世紀90年代初大陸撤銷了福州軍區,完成沿海大規模撤軍。但美國老布什政府不顧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突然宣佈一次售臺150架F…16戰鬥轟炸機和導彈。*隨即開始“鬧事”挑起第一輪*狂潮,並指使臺軍把大陸作為唯一作戰物件。從此,臺海風起雲湧。

現在當世界反恐戰爭將一度因“炸館”、“撞機”事件冷卻的中美關係引向回暖的時候,*又突然丟擲“一邊一國”論。

不料人算不如天算,“9·11”事件的發生至少暫時轉移了美國的戰略視線,而世界性的反恐戰爭是需要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支援的。當此之際,*提出“一邊一國”論被美國認為走得太遠,於是喝止。*於是收起尾巴,合上嘴巴,表示聽話。雖然口頭上還在從字面上辯解“一邊一國”論的含義並非*,但卻又在美國默許、中國心怒的中美關係的“灰色地帶”玩起了“境外決戰”。

而小布什一邊說著堅持一箇中國原則,一邊毫不猶豫地簽署“外交關係授權法案”,而此法案視臺灣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