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回憶起最初的投資經歷時仍難免心生感嘆。“在某些國內的創業者看來,我們好像是說話天花亂墜的騙子。我們願意投入資金,只做小股東,也不那麼看重贏利,還會適時退出,可他們都不相信——天下還有這種掉餡兒餅的好事!”
熊曉鴿也是中國最早的創業投資人之一。在美國完成學業之後,他加入了在IT資訊和IT媒體產業初具規模的國際資料集團。1993年,熊曉鴿回到中國,幫助國際資料集團成立了IDG VC。此後,IDG VC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最活躍的創業投資基金公司,目前掌管的基金規模達到15億元;其投資過的100多家公司中不乏百度、攜程、騰訊這樣的明星企業。
現在,每當熊曉鴿出現在各種投資論壇上,他的身邊總是圍滿了企業家。除了遞上自己的商業策劃書,每位企業家都會伸手拿一張熊曉鴿的名片,雖然名片上熊曉鴿的手機號已經被他秘書的座機號碼所取代。
為了讓這些“皮包公司”看上去更為可信,熊曉鴿和其他的外資創業投資基金選擇了與有政府背景的機構及公司合作,設立合資的創業投資基金。1993年,熊曉鴿代表IDG投資2000萬美元與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國第一家合資創業投資公司,熊曉鴿親自任總經理。
這一策略無疑是條捷徑。與政府的合作能夠讓這些創業投資機構有機會接近那些高校和國有研究所裡的科技成果,同時也給政府相關部門提供了一個進一步理解創業投資的機會。
此後數年,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多項有利於創業投資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
但是,任何捷徑總是有代價的。自設立之初,一些與政府合資的創業投資機構就被要求只投資於當地的企業,以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地域上的限制意味著許多前景頗為不錯的投資專案不得不被放棄。同時,這些海外歸來的基金管理人員也常常抱怨他們的合作伙伴對創業投資知之甚少,對於資金使用的層層審批也浪費了很多難得的投資機會。
風險投資:創業者的機遇(2)
但不管怎樣,這些創業投資家們終於邁出了他們在中國的第一步。
先行者
第一批受益於創業投資的中國企業家往往和他們的投資人一樣擁有海外留學背景,熟悉矽谷的創業神話,並且希望在中國的土地上書寫屬於他們自己的傳奇。搜狐的創始人張朝陽就是其中一例。
出生於西安的張朝陽在清華取得學士學位,之後獲得李政道獎學金前往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物理學博士。1995年,他回到北京,此時國內的網際網路大潮剛剛興起。張朝陽幾經周折,終於從他的導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葛洛龐蒂及另一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愛德華?羅伯特手中募得萬美金,創立了一個網站,這個網站後來發展成為中國三大入口網站之一的搜狐網。
此後,張朝陽又與IDG VC、英特爾投資等多家創業投資機構完成數輪私募,並於2000年登陸納斯達克。搜狐的上市讓張從一文不名的窮學生一躍成為中國的頂級富豪。媒體也將他譽為中國的“數字英雄”,還創造了“知本家”這個詞來形容像他這樣憑藉知識和個人奮鬥來創造財富的企業家。
從某種意義上講,張朝陽的成功揭開了海外留學人員大規模回國創業的序幕。接下來的幾年裡,中國興起了一股建設“孵化器”的熱潮。地方政府希望透過給予高科技企業房租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培育出下一個搜狐和張朝陽。同時,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和國內市場的迅速膨脹,中國的創業企業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長。
李彥宏和他的百度是另一個受益於創業投資的傳奇。畢業於北京大學的李彥宏在美國取得了碩士學位,併成為最早接觸到搜尋技術的研發人員之一。1999年,李彥宏回到北京,創立了百度。
自創立之初,百度就受到DFJ、IDG VC等投資機構的青睞。數輪融資之後,百度飛速增長,一躍成為中國市場上最大的搜尋引擎。2005年,百度登陸納斯達克,在上市首日其股價就上漲了354%,創美國股市213年來外國公司首日漲幅的最高紀錄。
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陳志武在接受《南風窗》雜誌的專訪時談到,“在對科技進步的激發作用上,神舟6號的作用還不如百度上市來得大,李彥宏一夜之間成了擁有9億美元的富翁。百度員工中身價達到1億美元的有7個,達到1000萬美元的有100多個,而這些人大多都是三四年前才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媒體對這些事情的廣泛報道會激發很多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