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96平方公里,狹小的空間限制了它的進一步發展。1992年,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關於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講話。同年中共召開十四大,明確中國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從此,中國的改革在各個領域快速推進,深圳經濟特區所享有的優惠政策開始逐漸推向全國。而深圳也將特區的面積擴大到其所管轄的平方公里。
從1980年到2004年,這樣的政策和擴張使深圳的經濟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長。作為一個出口導向型城市,深圳去年的出口額達到了1682億美元,連續15年領跑全國。如今,這個城市也是華為、中興等一些中國頂尖電子產品製造企業的所在地。
在深圳飛速發展的同時,廣東也成為了中國最富有的省,其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2%,而其人口(包括外來人口在內)已經接近1億。
深圳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農民工創造的。現在,深圳市政府正在為幾百萬農民工享有更多的福利而試點改革。
一些學者認為,城市快速增加的人口帶來了很多問題。因此,擺在政府面前的任務是控制人口的無序流動。
再造深圳
現在,深圳及整個珠三角正在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把自己從製造業中心變為高新技術開發中心。
這樣的產業變遷路徑,二戰後日本在60至70年代經歷過,韓國在70至80年代也經歷過。深圳以服裝等消費品為開端,很快發展到電子消費產品,現在以通訊裝置和汽車為主。當地政府一直不遺餘力地對產業結構進行升級,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現在,服務業已佔整個深圳經濟的49%,製造業佔,剩下的為農業。
然而,深圳現在也面臨著許多制約因素,如土地、能源和水的短缺,快速增長的人口,不斷惡化的環境等等。此外,國際能源和資源價格問題的不斷加劇也使深圳面臨著挑戰。
“深圳正處於非常重要的戰略時期”,當地政府最近在一個檔案中指出。“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努力使深圳成為創新型城市。”由於資源、能源和環境的約束,整個中國經濟也正經歷著深圳轉型中的痛。如果深圳能夠成功地轉型,那它就為中國的其他城市開闢了一條道路。
“深圳仍然在為中國的其他地區樹立榜樣”,李教授說。
從戰略上看,李教授是對的:在中國轉型的同時,深圳也在實現著自己的首爾夢、香港夢、紐約夢。
付敬/文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自由貿易區:和諧共建未來(1)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與外國簽署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建成之後,它也將是世界上擁有最多人口的自由貿易區。
2002年,中國與東盟十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標誌著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程序正式開始啟動。雙方決定在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屆時,這個自由貿易區將擁有18億人口,從經濟規模上,區內貿易將達到萬億美元,僅次於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歐盟。
2002年,自由貿易區的概念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當時這一名詞對於許多中國的政府官員而言都相當陌生。轉眼之間6年過去了,自由貿易區似乎已經成了一個時髦的名詞。2007年,它第一次被中國國家領導人作為“經濟戰略”提出來。這樣的轉變是很多人當初都沒有想到的。
什麼是自由貿易區呢?它是一個由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組成的組織,他們彼此之間在一系列經濟問題上達成協議,比如消除或者降低關稅,提高智慧財產權管理,放寬投資等等。
在全球範圍內,自由貿易區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於1980年提出來的。1992年8月,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商議建立北美自由貿易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區。
在過去的10年裡,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捲入到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浪潮中。到2007年11月,有197個區域貿易專案透過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審批,這其中絕大多數是以自由貿易區的形式出現的,而這絕大多數中的80%又是在過去的10年中籤訂的。
但是在亞洲,尤其是東亞,例如中國、韓國和日本,自由貿易區的概念興起得很晚。直到2000年東亞地區才有自由貿易區協定簽訂。中國對於自由貿易區的認識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90年代,為了更好地參與到世界經濟的變化中,中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