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老師每天要例行清潔檢查,以此來督促孩子們養成使用手絹的習慣。近年來,從尊重孩子自尊心的角度出發,有些學校的老師不再嚴格檢查,但是培養孩子們攜帶和使用手絹的習慣依然和從前一樣。
我們在日本生活,入鄉隨俗,隨身帶上手絹已經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如果偶爾因為找不到手絹而溼著雙手離開洗手處時,就會覺得有些害臊。每次接待國內來的朋友的時候,我都會準備兩條手絹,一條用來自己擦手擦汗,另一條就是備給朋友洗手之後使用,其目的就是不讓沒有帶手絹的客人太尷尬,後來我才感到也許對方會覺得有點多餘。幾次回國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對我使用手絹有些不理解,有個朋友乾脆說:“國內現在沒人用這玩意兒。”也許在國內手絹已經成為遙遠的過去,取而代之的紙巾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備品。
日本的紙巾的生產和普及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人們擦鼻子、化妝和用餐之後使用紙巾,而擦手擦汗使用的還是手絹。此外,女人外出吃飯用手絹蓋在腿上當餐巾,以免衣服被食物弄髒;遇到沒有垃圾桶的地方,女人們通常會拿出手絹包起果皮紙屑帶回家。穿著超短裙的女孩子乘車,會用手絹蓋在膝蓋上,以此擋住他人掃射到大腿上的視線。日本人有帶午餐便當的習慣,手絹既可以用來包捆飯盒,吃飯時又替代了餐具托盤。所以,手絹仍然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主婦每天會將一家人的手絹洗乾淨之後熨燙平整,先生第二天上班用的手提包裡一定會有一方摺疊得稜角分明的手絹,這就是女主人的賢惠心細之處。
據說,長久以來,日本公共場所洗手間裡的各種裝置在設計的時候是以人們隨身攜帶的手絹為前提而考慮的。在近10年裡,因為許多商業設施和寫字樓的洗手間裡裝置了吹手烘乾機,對現代人來說,手絹已經遠沒有過去那麼重要了。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吸水力強的小方毛巾,因為不需要熨燙,實用性強而受到人們歡迎。2006年甲子園高中棒球大會中,一位選手的清新帥氣的選手站在賽場的投球區從口袋裡掏出藍色手絹擦汗的姿勢透過電視螢幕打動了很多人,毛巾手絹隨著“手絹王子”的誕生而人氣大旺,漸漸被冷落的手絹也跟著重新受到人們的青睞。
日本人喜歡手絹的文化在許多文學作品中都能看到。著名電影《幸福的黃手絹》中一串高高飄動在空中的黃手絹定格了戀人重逢的幸福和感動;昭和時代的著名歌曲《淡藍色的華爾茲》中,孤獨傷感的失戀女子手握淡藍色手絹在月光下的小路徘徊的情景描述使這首歌成了日本人對那個時代記憶的旋律。
儘管毛巾手絹在學生中很時尚,吹手烘乾機已經四處可見,但是方形手絹的淡雅和品位卻無法被取代,女人們還是會在不同的季節,在不同的心情下去商店選購自己的所愛。陳列在櫃檯上的手絹永遠讓女人賞心悅目,百貨店的手絹專賣櫃也會以各種名目不斷地更換商品讓人不得不停住腳步多看上幾眼,手絹是女人不會覺得多餘的隨身用品。
日本人在各種紅白喜事及人情世故時收到賀禮和錢財之後有回贈答謝的習慣。此外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比如搬家或調動工作,他們也會向左鄰右舍或周圍的同事呈上一點薄禮表示“請多關照”。這種時候,各種款式的手絹往往因為價格適中,輕重得體而成為答謝物品的首選。手絹的花色或風格別有情致,往往讓用手絹的人不忘“關照”贈送手絹的人。
幾年前的一個父親節,上高中的女兒送給爸爸一方手絹,上面還繡了爸爸名字的英文縮寫。這是先生第一次在父親節收到孩子的禮物,也是第一次得到名牌手絹。由此我想起了日本人的婚禮中最感人的場面:新娘的父親痛哭流涕,他們的手中都會有一方手絹。我開玩笑地說:“這麼高階的手絹怎麼捨得用,還是等到女兒出嫁的時候拿出來擦眼淚吧。”先生果然一直沒有使用,也許真的要珍藏到女兒出嫁的那一天。
手絹一般都很耐用,每天用慣了反而不願意輕易扔掉,加上偶爾會收到別人的贈送,所以我買手絹給自己用的時候並不多。但是偶爾看到漂亮的手絹就忍不住要買上一方存放起來。我明明知道國內的朋友多半已經不用手絹了,每次回國,我還是忍不住要帶些手絹送給不同年齡的女人。一方手絹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有自然花草,有民俗民風,有歷史名人。和諧的色彩,精緻的畫工,柔和的手感,從一方小小的手絹裡能夠感受到日本的傳統文化和製作工藝。看到商店裡把手絹裝在鏡框裡顯得十分精緻高雅,我想象著它一定會為朋友的房間增添幾分寧靜和雅興。
讀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