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鋪墊。希望下面的闡述——這些人們可能還不太習慣聽的“真話”能為紅學研究提供必要的一定的參考。
這裡,筆者提出:王熙鳳是男女一號人物合成體的觀點,是以往紅學研究中所不敢想像的課題。這個觀點要得到所有紅學研究者和紅迷們的理解和贊同,是需要時間的。王熙鳳這個獨特的一號人物的身份,不是筆者獨出心裁、一廂情願胡亂“封贈”的,而是《紅樓夢》文字的結構形式和寫作手法及其本人的歷史原貌所既定的。王熙鳳是《紅樓夢》中最有“味”的人物,是榮國府的真正的當家人。開啟王熙鳳這把鎖在《紅樓夢》文學寶庫大門上的奇特的鎖,亮出她那美麗的面容,就能看到“紅樓寶庫”中的奇異景像,就能聞到這朵“閬苑奇葩”的奇異味道。
本文“王熙鳳解味”,試以“真事隱”的歷史、解讀篇章的論述和脂硯齋的評語為論域展開論述,再現王熙鳳的本來面貌。
那麼,王熙鳳在歷史上有沒有原型呢?回答是肯定的:不但有,而且是實人,實寫。當然,這個實寫不是小說文字表面所表述的形像,而是表面文字內蘊的“味”所釋放的“真相”。要看出這個“實寫”的“真相”,需要把表面文字內蘊的“味”抽出來看、抽出來嘗。正如毛主席所說:你不親口嘗一嘗梨子,怎麼能知道梨子的味道呢?怎樣才能把“味”抽出來呢?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掌握《石頭記》的基本解讀觀點和方法。這個基本解讀觀點和方法在其他文章中已有介紹,這裡不再重複。
“解味”王熙鳳首先要說說脂硯齋。大家知道:《石頭記》是經脂硯齋評閱而流傳於世的。《石頭記》的早期手抄本,書名上有脂硯齋幾閱評過的字樣,書中還有大量的脂硯齋批語。從這些批語中可以看出,脂硯齋不僅是《石頭記》的思想內容、藝術手法方面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評點者,而且還是曹雪芹的創作意圖和《石頭記》的文字樣式結構的設計、制定的參與者。
那麼,脂硯齋到底是何許人也?清代裕瑞在《棗窗閒筆》中雲:
“曾見抄本,卷額本本有其叔脂硯齋之批語”。
裕瑞生於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距曹雪芹生活的時期很近。曹雪芹是在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3年2月12日)除夕‘馬’尾見‘羊’頭的那個時辰去世的,在其本命年的頭一個時辰逝世,這也可能是命運的安排。裕瑞出生的時間和曹雪芹去世的時間僅相隔九個年頭,其上述說法是可以令人信服的。裕瑞所說的曹雪芹的這個叔叔就是王熙鳳是,這些都原原本本記錄在《石頭記》中。那麼,《石頭記》中誰是曹畹幕�砟兀俊妒�芳恰紛擲鐨屑渫嘎兜男畔⒒蛘摺捌渲形丁備嫠呶頤牽翰茴的化身就是榮國府的當家人——王熙鳳!也是生活中曹雪芹家的當家人。《石頭記》中的王熙鳳,正看是女人是賈璉的夫人,反看是曹釷遣苧┣鄣乃酶浮2茴、脂硯齋、王熙鳳雖然名字不同,身份不同,一個是曹雪芹的嗣父,一個是《石頭記》的抄書評閱人,一個是《石頭記》中賈家的女當家人,但實質上他們是同一個人。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這些名字一一說起:
一、脂硯齋、王熙鳳其名的含義
曹釵�胃�約浩鵒酥�庹�庋�桓雒�鄭勘收呷銜��饈怯傷�納矸鶯退�搿妒�芳恰返墓叵鄧�齠ǖ模�梢運抵�庹�飧雒�職��擰妒�芳恰返墓鉤傘F浜�宕右韻虜�鮒脅荒芽闖觶�
(一) 脂硯齋
脂硯齋三個字是對《石頭記》文體形式的概括。《石頭記》寫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源於脂硯齋(曹睿┑鬧饕猓�瞧漵幸舛���牟�鎩V�庹�牡諞桓鱟幀爸�弊鄭�苊饗允僑‰僦�囊饉跡壞詼�鱟幀把狻弊鄭�改�樵諮饊ㄉ涎心コ齙哪��壞諶�鱟幀罷�弊鄭��檎��S麼省1收呷銜�翰茴用這個“齋”字為名,隱有齋戒之義,即戒除雜念保持心境純一清心潔身。這三個字從表面上看,是對《石頭記》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的形像說明:第一,《石頭記》是用胭脂當墨寫成的書,豔麗的胭脂充其表皮而成的“豔情”小說。第二,萬萬不能把《石頭記》當成“豔情”小說看,而應戒除豔麗的脂硯給你帶來的愉悅,要戒除頭腦中的雜念和“豔情”,要清心純一地看。為什麼同時會有兩種完全相反的寓意呢?這源於《石頭記》文字結構形式本身。這種文字結構是世界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寫作形式,正像戚蓼生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序言中所說:
“吾聞絳樹兩歌,一聲在喉,一聲在鼻;黃華二牘,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見也。今則兩歌而不分乎喉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