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老百姓把好食品安全的重要關口。
而對於老百姓來說,倡導安全飲食永遠不過時,因為這樣的狀況還要持續多久,我們誰也說不清楚。所以我們要學會鑑別,提高安全飲食的意識,還要有信心和耐心,認真地學習食品安全的各種常識,注意避免有毒食品入口,構建起食品安全的“防火牆”,這樣才能創造一個安全、衛生、健康的飲食環境。
期待有那麼一天,食品安全不再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人人都能從容快樂地圍坐在餐桌旁放心地享受美食。而在此時,在當下,還是希望各種機構、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共同努力,抵制“毒”食入口。這樣我們才能為健康、平安的生活獲得“食”的資本!
3。 面對食品安全危機,怎樣獨善其身
在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時,請你一定要在飲食上“潔身自好”,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尤其是像我一樣的家庭主婦們,因為全家人的飲食都是由我們來掌握的。就我個人的生活經驗而言,要想在飲食安全上獨善其身,最重要的是要謹遵“四防”原則。
一防“不正規”。80%以上的不合格食品都出自於不規範的小企業、小作坊,他們的食品生產加工門檻低、裝置簡陋、條件差,這些不正規的廠家生產的食品一定要儘量避免選購。個人建議在選購食品時要選正規企業的知名品牌,不要貪便宜去小攤小販那裡買。很多姐妹在衣服、鞋子、化妝品方面特別捨得投入,採購食品時卻“精打細算”,比較來比較去,哪個便宜買哪個。我卻恰好相反,在食品方面儘量買品牌,而很少計較價格;在穿衣打扮方面倒是喜歡精打細算,不管貴賤,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二防“怪異”。有些食物賣相出奇地好,或是賣相很怪異,比如“長”得出奇地大,或顏色十分鮮豔奪目。這樣的食品很有可能有“貓膩”,比如十分鮮豔的果脯可能色素新增超標,特別瘦的肉可能新增了瘦肉精,過分白的米、面可能被漂白過,過分大的草莓可能是被催大的,過分粗壯的無根豆芽可能加過化學品,異常紅的鴨蛋黃可能新增了蘇丹紅……我們在採購食品時,要注意提防那些異常的、不自然的食品,不要過分追求賣相,否則買到有毒食品,害你沒商量。
三防“散裝”。散裝食品最容易出問題,因為沒有包裝,看不到生產日期、保質期和生產廠家等標識,特別容易出現質量安全問題,所以儘量別選擇散裝食品。
四防“低價”。有些食品生產企業利潤比較低,為了提高利潤,往往會不擇手段壓低原材料成本。而經銷商、批發商也可能會不負責任地採購低價食品,用低價策略來吸引消費者。所以,如果看到過分低於正常價格的食品,我們可要多留個心眼,比如特別便宜的雞肉、鴨肉,可能是用死家禽加工製作的。另外,當某一種食品在自然界中的產量很少,但是市場上數量又很多時,你可就要小心了,因為你有可能一不留神就會買到假冒偽劣的東西。所以,購買時不要追求特別廉價的食物,否則有可能省了小錢,卻危害了健康,得不償失。
當然,面對食品安全問題,不光是要把握好“選擇”這一關,還要注重清洗、儲存、烹飪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在後面的相關文章中都會有所介紹,這裡我們就不扯遠了。要提醒大家的是:面對食品安全危機,作為家庭主婦,一定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提高警惕,精挑細選,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負責!
。 想看書來
4。 安全飲食的“金科玉律”
我一直在強調要注意飲食安全,本書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告訴大家如何注意這個問題。前面我們一直在圍繞一個主題來說——不買“毒”食。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注意安全飲食,控制源頭固然重要,接下來的環節也不能忽視。我們還必須在食物的清洗、製作、儲存、搭配、選擇等各個環節嚴格要求自己,按照科學、健康的方式進行。這些問題,我將會在後面的章節中逐一介紹。但在這裡,我還是先告訴大家一下我總結出來的安全飲食的“金科玉律”。如果你沒有時間靜下心來讀完本書,只要牢記這十條“金科玉律”,也會給你的飲食安全帶來很大的幫助。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我的私家秘籍吧。
1.在購買食物時,請繼續遵循前面所提出的“四防”原則。
2.認真選擇食品採購和就餐的地點。髒、亂、差的地方,沒有營業執照的小作坊,衛生狀況不佳的場所,一定不要選擇。
3.下鍋的食物必須徹底烹熟才能食用,特別是肉類食品。食物一旦煮好就儘量立即吃掉,在常溫下存放超過5個小時